今年的央视中秋晚会内容像五仁馅月饼——专访央视中秋晚会总撰稿杨启舫

2021-09-02 15:57:26来源:川观新闻编辑:王云

川观新闻记者 王云 何勤华

自8月21日总台央视对外发布今年中秋晚会落地凉山州西昌市以来,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9月1日晚,在中秋晚会剧组驻地,川观新闻记者专访了央视中秋晚会总撰稿杨启舫。杨启舫多年担任中秋晚会总撰稿,承担过多个国家级大型晚会和相关大型电视综艺活动的策划。

十多年前,杨启舫就到凉山参加过扶贫类节目的录制。近年来,他每次到凉山都会发现这里有着深刻变化。杨启舫表示,西昌是一个立体、多彩的城市。今年把中秋晚会比作一个月饼的话,应该是一个五仁馅的,能品出各种风味。

记者:央视秋晚缘何落地西昌?

杨启舫: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特别是西昌仅仅是一个县级市。甚至我们选定了西昌之后,还有人问我,怎么把秋晚选到那么偏远的地方,可能他们觉得西昌是卫星发射基地,是那种隔壁、沙漠。实际上,我们认为,秋晚落地西昌,是偶然也是必然。

为什么这样讲?因为秋晚落地的城市,我们要求既能展现中国传统的月文化,又能和一些年度热点相关,同时,又能寄托整个中华民族乡愁、相思情感的地方。找到这样一个合适的舞台,不容易。

今年春节后,陆续有10多个城市来申办中秋晚会。西昌素有“月亮之城”美誉,是千年古城,凉山是红军长征“彝海结盟”地,又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的主战场。西昌航天城以及世居在大凉山的14个少数民族,也为秋晚的节目题材与艺术风格多样化提供了多种可能。

到西昌选址的时候,我们围绕邛海边进行了考察。最后确定的录制主会场星月湖公园紧邻邛海,有“海上生明月”的既视感,一侧是城市新区,从一个镜头里,我们可以看到跨越千年、穿越古今的感觉,能把传统的中秋文化与现代元素很好连接起来。节目还融入了很多外景拍摄的场景,比如有西昌的古村落、民族村落,这是往年秋晚没有的。这样能更立体、更丰富展现西昌。

记者:晚会不同篇章的主题是否不同?如何实现统一?

杨启舫:央视的中秋晚会一直采用的是篇章式结构,今年除了开场和尾声外,我们设置上篇《月到中秋》、中篇《月之故乡》和下篇《人月两圆》三个篇章。都是围绕月文化讲故事,是层次递进的关系。如何实现统一,我觉得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我们在月到中秋的时刻,我们来到月之故乡,来为大家做一台人月两圆的、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温馨的晚会。

记者:今年秋晚的最大创新或者不同之处在于?

杨启舫:中秋晚会是奉献给观众的大餐。今年我们把晚会比作一个月饼的话,应该是一个五仁馅儿的,既有传统中秋的风味,也有浓浓的西昌味儿,也有大凉山的民族风情。今年的中秋“月饼”肯定能品出不一样的感觉。

中秋节也叫团圆节。每年都有人问我,今年中秋的主题是什么?我都会告诉他们,每年中秋晚会的主题都一样,那就是“亲情 团圆 思念”,这是中秋晚会永恒不变的主题,但每年会在这个主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

记者:中秋晚会如何向国际传播传统文化?

杨启舫:一些东南亚的国家和许多国家的华人、华侨都在过中秋节。由此,我们也曾经在海外设过秋晚分会场。例如悉尼、吉隆坡都设过,刚开始我们还担心在异国他乡找中秋元素不好找,结果我们提前一个月去,人家街头都开始卖月饼了,氛围非常浓。这说明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了海外各地,受到大家的欢迎。

我透露一下,我们有一个创新节目,是带有川味儿的,而且是用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来看中国文化的节目,又说又唱,很国际化的。看了这个节目,会感觉到,我们在传播文化的时候,并不总是我们在主动推销,我们中国怎么怎么,现在是外国人来看,哦你们中国这个好那个怎么样。所以,值得期待。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