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聚焦 凉山建州70年丨魅力笮都幸福之歌 实力盐源跨越发展

2022-11-03 10:00:54来源:四川日报编辑:王云

11月3日,《四川日报》刊发《魅力笮都幸福之歌 实力盐源跨越发展》,一个整版的篇幅关注了盐源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州西南部,资源丰富,山河峻秀、风景独好。凉山建州70年来,盐源立足当下,抓好发展,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定贫困县蜕变成了繁荣发展的文化旅游名县。

11月3日《四川日报》报纸版面截图

川观新闻记者 王云 何勤华凉山观察 黄姚

9月26日,G7611线西昌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盐源段控制性工程开工。39万盐源各族干部群众为之振奋——盐源因山而阻,虽然地处“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但长期饱受交通不便之苦,变苦为甜,盐源期盼了多年。

盐源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州西南部,资源丰富,山河峻秀、风景独好。凉山建州70年来,盐源立足当下,抓好发展,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定贫困县蜕变成了繁荣发展的文化旅游名县。

四川泸沽湖,享有“香格里拉的源头,母系氏族的家园”盛誉。 曾成绪 摄

盐源自然资源富甲天下、绿色农业资源丰富多样、生态旅游资源绚丽多彩、民族文化独具魅力,优势得天独厚,发展后势强劲。未来几年,盐源将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化兴县”发展战略,奋力打造“大香格里拉特色文旅经济带核心增长极”,加快推进“魅力笮都、实力盐源”建设。

产业精准发力 打造百亿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以前卖点花椒,需要走路,到目的地时花椒成色都变了。现在客商抢着收,车子都开到家里来了,我家今年花椒能卖好几万元。”近日,盐源县棉桠镇核桃园村村民金吉生说。

核桃园村曾经是贫困村。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核桃园村围绕“过上好日子”目标,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以核桃产业为主,大力发展“1+X”富民产业。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盐源县城。林凤鸣 摄

现在的盐源县城一角。周厚美 摄

旧村变新颜,产业鼓起钱袋子,大伙儿的脸上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核桃园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盐源县产业发展助农增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个缩影。

以“不愁吃不愁穿”为目标,盐源县全力推进产业扶贫。推进“1+X”生态产业发展,引导群众发展核桃、青红花椒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同时还因地制宜开展“借羊还羊”工程,在坝区发放仔鸡、仔猪,在山区发放种牛、种羊,实现贫困退出村全覆盖。群众脱贫致富“造血功能”明显增强,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53元。

盐源县水稻产区。 曾成绪 摄

产业扶贫、产业强县。近年来,盐源县三大林果产业种植面积突破240万亩,建成“西南苹果第一县”、全国最大的花椒种植基地、全省最大的核桃种植基地。被命名为高原红苹果名县、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打造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州级现代农(林)业园区3个,入围省级现代林业培育园区1个。

做优特色农业产业,使百姓致富增收的路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广。

接下来,盐源县将着力构建“一园四区五带多点”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积极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不断壮大坝区“高原苹果产业带”、二半山区“特色花椒产业带”、沿江地区“早熟核桃产业带”“晚熟芒果产业带”、高寒山区“高原畜牧产业带”,因地制宜发展烤烟、亚热带水果、中药材种植,打造百亿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建成全国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让“盐源农特”品牌更加响亮,使更多名优特精产品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交通助力发展 构建内畅外联综合交通体系

由于环县皆山,落后的交通曾严重制约着盐源县的经济发展。

盐源交通第一次腾飞,是在1991年至2005年。这段时期,盐源紧抓国家政策支持,相继建设和扩建了盐左公路、平小公路、两盐路和盐宁路,打通了各个方向的出县道路,还修建了不少通乡公路。

“景”上添花。 邓邦敏 摄

“十三五”期间,伴随着脱贫攻坚号角的吹响,盐源的交通事业也迎来了第二次提档升级。通过着力打造“内联外畅”的道路交通网络,以提高百姓对交通出行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奋斗目标,盐源大力实施“畅通盐源”战略,狠抓重大项目协调力度,力推重大项目建设,全县公路总里程达7332.713公里,其中有国道两条(G348、G227)、省道5条、县道12条、乡道145条、村道175条……“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全面实现。

“现在到处都是水泥路,村村都通了硬化路。”“以前盐源是很多泥巴路、石子路,路上还有牛粪、马粪,很不卫生,现在的路太好了。”村民们脚下的路好走了,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农村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电网全面升级,4G网络覆盖率、光纤通达率达100%。

一个个数据不仅记录着基础设施的变化,同时也记录着百姓生活的变化。

经过多年努力,国省干道和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完成了从“出行难”到“出行通”的转变。为了进一步提升盐源县交通质量、服务质量整体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努力构建内畅外联、高效便捷、安全绿色的综合交通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出行畅”的要求,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正在加速落地。

其中,全长7.924公里,概算投资42984万元的G348线盐源县小高山隧道工程正在加紧施工。预计明年2月初将彻底贯通,届时,人们出行将避开小高山冰雪路段,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盐源花椒喜获丰收。曹正林 摄

西香高速公路在盐源县境内有160公里,经平川镇、盐源县城、棉桠乡、长柏乡,止于大华山隧道进洞口处,与拟建G7611都匀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相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盐源融入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颇为便捷的经济通道,对完善区域交通网络,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下一步,盐源县将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持续完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加快形成“两纵两横多循环多出口”交通干线布局。

文旅魅力相融 打造以泸沽湖为龙头的农文旅品牌

龙口河村位于盐源县润盐镇南部,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公母山,以苹果为主题的柏林湖苹果庄园。

除了龙口河村外,盐源县还引导各乡镇培育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特色小镇,按“一村一品、一村一韵”要求建设一批魅力村庄,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盐源苹果硕果累累。郭建良摄

“十三五”期间,盐源县旅游总收入92.29亿元,接待总人数1430.32万人次。

盐源县大力推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模式,打造以泸沽湖为龙头的农文旅品牌,优先规划并推进盐源盆地旅游资源开发,打造润盐古都休闲旅游度假区。深度挖掘青铜文化、润盐文化、润盐古道的文化内涵,展现盐源县民族特色,做活文化旅游文章促提升。

同时,盐源县还大力发展文旅融合产业,做好“摩梭文化+旅游”“润盐文化+旅游”“农耕文化+旅游”文章,强化文化和旅游“1+1> 2”效应。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争创“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擦亮盐源特色文化品牌,大力实施“乡村记忆”工程,盐源县将建设一批镇情馆、村史馆,推动乡土文化活态传承。用情讲好“盐文化”“茶马古道文化”“摩梭文化”故事,让游客能更好地走进盐源,了解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挂图作战拼经济 新能源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盐源优越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形成了“四川光伏在凉山、凉山光伏在盐源”的优势。自国家明确全面停止小型水电项目开发以来,盐源县已将新能源产业确立为盐源县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十三五”以来,盐源县积极推进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工作,截至目前,盐源县已投产新能源规模共计80万千瓦,居全省之首。根据《盐源县“十四五”新能源规划修编》,盐源县还将开发年产约138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预计这部分开发风光资源项目的建设投资将达到500亿元,可创造税收约14亿元。

今年6月,盐源县根据区域内颇具潜力的新能源资源优势,出台了《盐源县新能源项目配置方案》,以“新能源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产业”的开发模式,综合引导相关企业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特色产业园开发和乡村振兴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引雅入盐”抽水蓄能综合利用项目由电力工程、农业工程、水利工程三部分组成,目前项目已开展前期工作,将争取列入新时代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3226”水网规划。

今年以来,盐源吹响“拼经济、搞建设”的“集结号”,进一步加大各项工作力度,在要素保障、项目推进和现有企业升规入统方面重点发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