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彝族红军连——“倮倮连”

2021-10-13 10:32:45来源:四川在线-凉山频道编辑:王云

四川在线消息(越西县史志办 越西县融媒体中心 供稿)红军经过越西时,一些觉悟较早的彝、汉青壮年,纷纷离开家乡亲友,踊跃参加红军,有的在地里劳动,看见红军,给家里打个招呼就走了,还有的连招呼都不打,就随红军走了。

据1936年红1方面军政治部所编《二万五千里》一书中张爱萍所著的 《“倮倮”投军》一文追述:这里(越西)对红军的认识是更加清楚了,于是附近群众自动投入红军的愈来愈多,在2、3个钟头,加入11团的就有700余人,就是“倮倮”加入红军的也有百余人......加入红军的彝民另外编成一个连,称为“倮倮”连。中国革命史上的第一个彝族红军连队——“倮倮”连,就是在越西创建的。

据不完全统计,越西参加红军的彝、汉各族青年有1000多人,解放后回到凉山工作的彝族老红军都是越西人,越西是名副其实的彝族红军之乡。

张爱萍将军在《“倮倮”投军》文中写道:“彝人在生活上、言语上以及一切习惯上都与汉人不同,加入红军的彝民另外编成了一个连,一般群众称之为‘倮倮连’。‘倮倮’性情忠耿朴实,老穿着一件半旧的不长不短的褂子,像和尚那样披着,头上像印度人那样包着大堆的花花手帕,由于他们性子爽直,所以他们真诚、不虚伪。他们的文化程度异常低,一连人中间只有两人能够用彝人的字写他自己的名字,但大部分都会说几句普通的汉话。他们没什么虚假的礼节,相互亲爱,与我们红军也是很亲爱的。”

“‘倮倮’吃猪肉是半生半熟吃,并不煮熟,异常喜爱喝酒。他们向我们说:没有饭吃都不甚要紧,可是没有了酒吃就不得过,比没有饭吃还要难过。所以他们加入红军的第一句话是:‘有酒喝。’‘没得酒喝,哦(我,他说成哦)不当烘军(红军,他说成烘军)’。记得有一天下雨,夜晚异常冷,好似冬天一样,大家都担心着他们很冷,然而,他们一致地说:‘只要喝酒,冷也不怕’”。

“倮倮连”的红军战士跟随党中央爬雪山、过草地,历经千难万险。到达陕北后,又毅然奔赴抗日前线,他们转战南北、出生入死、英勇杀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及新中国的诞生作出卓越贡献。涌现了陈占英、王海民、王作义、潘占云、李木林、王占清、王占友等红军英雄。这些彝族老红军,新中国成立后又回到凉山工作,担任各级领导干部,带领凉山各族人民清匪反霸、平息叛乱、建设社会主义新凉山。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越西县遵循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的指示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组织有关部门,努力挖掘越西底蕴厚重的红色历史,讲述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打造中国彝族红军之乡这个红色旅游品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