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看四川丨川报聚焦越西:栉风沐雨脱贫路 砥砺前行写答卷

2021-04-22 11:31:01来源:四川日报编辑:王云

春日里的凉山州越西县城北感恩社区,处处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干净整洁的柏油路,规划有序的绿化带,洁白靓丽的幢幢楼房……这是越西脱贫攻坚成果的一个缩影。

在越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干部群众创造出一个个奇迹: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小区1421户、6660人,全部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教育、医疗、产业、就业、社会保障、便民服务等全面覆盖;208个贫困村、2.39万户9.5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县适龄儿童全部入学;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4万人;运用5G技术的大瑞苹果产业园区扩大到5600亩;300万羽蛋鸡项目全面启动……

脱贫攻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凉山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越西县委、县政府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带领全县干部群众顽强奋斗,谱写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壮丽篇章。□越西县委县政府

定方向 谋思路 建机制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近年来,越西县委、县政府部署精准扶贫工作,推进新村扶贫、基础扶贫等“五大扶贫工程”,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2015年1月,越西县委、县政府立下脱贫摘帽“军令状”,脱贫攻坚“绷紧弦”“拉满弓”全面推进。

越西以科学规划引领、交通突破先行等“五大兴县战略”为总揽,实施“以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跨越”的思路,开启越西跨越发展新征程;以实施“一带一走廊、一路三园区”发展战略,推动越西融入新发展格局;确立一核统筹、两线作战、三大攻坚、四治并举、五级联动的“12345”脱贫攻坚思路,打响“五大战役”,实施“五大行动”,破解“十大难题”,推进“十大提升行动”,形成了脱贫攻坚“唯此为大”的工作合力。

建立“1+7+24+38”的作战体系,形成县不离乡、乡不离村、村不离户的工作机制;推动“三区三州”支持政策、省综合帮扶凉山“34条政策”“16项措施”转化为“真金白银”,近5年来累计投入80亿元资金,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

夯基础 强保障 增收入

下定决心脱贫攻坚,越西锲而不舍。

“十三五”期间,越西县共实施了3.2万人易地扶贫搬迁、1.14万户彝家新寨住房建设项目,对1万余户“三类重点人群”、特殊困难户、边缘易致贫户等群体兜底建房;共建358处集中饮水工程,通村通畅、通乡油路两个100%全覆盖,生活用电、广播电视、通信网络、民俗活动坝子等户“六有”村“七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全面覆盖升级。群众住危房、行路难、饮水难等突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筹集8.62亿元整体提升51所义务教育学校,建成软硬件一流的文昌中学、文昌小学等6所学校,增加学位两万个,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入学、“大班额”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小学、初中阶段入学率分别达99.9%、99.3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高质量达标。统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贫困人口参保费用均由财政缴纳,住院医疗费用自付比例控制在5%以内,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优先支持务工就业,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4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6300多个。鼓励多种多养,产业扶贫巩固提升2.4万户。落实低保兜底政策,全县8410户2.6万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长短结合的收入方式,成为贫困群众增收的“源头活水”,全县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2360元增加到2020年的9105元。

兴产业 强特色 优服务

摆脱贫困,勇担使命。推动现代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工业,完成乃托水泥货场改扩建、索玛集团锌品生产线技改,总投资13.7亿元、总装机156兆瓦的华润风电项目开工建设,成为凉山州较大的风电项目。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十三五”末达到46亿元,较“十二五”末的21亿元增长118%。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完成观音碧潭扩建、文昌大庙古迹恢复、观音河流域景观建设等项目,成功创建文昌故里国家4A级旅游景区;持续举办了五届文昌文化旅游节,擦亮了“文昌故里·水韵越西”招牌;金融、电商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十三五”末达30.1亿元,较“十二五”末的17.2亿元增加75%。

农林产业实现突破发展。把苹果和花椒作为主导产业,发展了10万亩苹果、20万亩花椒、30万亩核桃、300万羽蛋鸡、4000头西门塔尔牛等现代农业产业。加大路径探索,形成“四轮驱动”发展模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1+ 10”政策体系,从政策、资金、土地等层面为产业提供要素保障。运用5G技术的大瑞苹果产业园区是西南地区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程度高的单体苹果产业园之一。乐青地乡300万羽蛋鸡项目,拥有先进的粪污处理设备,着力建成全国同类产业项目示范。

建设291个“一村一幼”幼教点、25所乡镇幼儿园,农村学前教育体系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越西中学新校区建成投用,职业教育职普结合、工学结合、校企结合深入推进。加强教学管理改革,集中招录短缺教师1412名、新增教师编制844名,教师总量及编制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62%、33%,全县教育教学成绩位列大凉山彝区前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县医院创建为二级甲等医院,建成越西县人民医院重大疾病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重症医学科从无到有,改写了“空白”历史。一站式结算服务、先诊疗后付费等政策全面落实,群众少跑路、少花钱就能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现确诊病例“零报告”,建成3家核酸检测实验室。基本药物目录制度全面推行,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

转作风 建队伍 真帮扶

脱贫攻坚的战场,也是锻炼干部的赛场、选拔干部的考场。

越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2020年全县“三公经费”比“十二五”末下降8.12%。在“扶贫领域干部作风纪律保障年”中,全过程纪律监督保障脱贫攻坚,全县各级干部经受住“压力测试”,接受了“严峻考验”。

坚持能者上庸者下,既严管厚爱又奖勤罚懒,“十三五”末共提拔干部378人,派出6名县级负责人担任乡镇党委第一书记。208个驻村工作队、选派的1134名驻村队员、3977名帮扶干部走村入户,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成长。实施“筑底强基·凝心聚力”工程,不断加强农村、社区、两新组织、学校、医院等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十二五”末相比,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专科以上学历提升12.5%、年龄45岁以下提升17.2%;每年开展一轮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212名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一肩挑”。城北感恩社区被国家发改委评选确定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美丽安置区,承办了州宣传、政法、群团等工作多个现场会。

帮扶协作不断深化。26家帮扶单位及派出的638名帮扶干部守望相助、协作攻坚。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开展“校地合作”,培训干部人才367人;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投入帮扶资金2.4亿元,助越西苹果拓展香港市场;德阳市旌阳区举全区之力,派出260余名干部人才,全域结对全面帮扶;省综合帮扶队发挥攻坚队作用,认真履行“五项职能”勠力攻坚;省供销社、省交通运输厅等11个省直部门、凉山州委办等13个州直部门,以及西昌市、宁南县等州内对口地区共同立下“愚公志”、下足“绣花功”,全员下沉开展帮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越西将紧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这个“大棋盘”,心中装着乡村振兴这个“全景图”,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勇往直前的奋斗姿态,续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答卷。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