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大州”向“农业强州”转变 凉山有何路径?

2023-03-10 09:20:1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云

四川在线记者 何勤华 文/图

3月9日,2023年凉山州农业农村局长会暨农业农村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在西昌召开。会议提出,扬优势补短板、抓重点促提升,推动新时期凉山“三农”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真正实现从“农业大州”向“农业强州”的转变。

2022年,凉山州农业总产值812.3亿元,全年粮食产量247.20万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新认定及升星省级园区6个,全州省级园区总数达到11个,省级以上园区数量位居全省第2位,新建成高标准农田42.3万亩,乡村面貌日新月异。

看农业特点

资源优势明显但短板突出

凉山是农业大州,农业是绝大多数凉山人民赖以生存的主导产业,是凉山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支撑。

“但是,凉山农业大而不强,资源优势十分明显,短板也非常突出,实现从‘农业大州’向‘农业强州’转变任重道远。” 凉山州农业农村局局长阿呷说哈表示,凉山的农情特点,可以概括为“七大、七低”。

首先就是一产经济总量大、增速低。凉山州一产经济总量长期位于全省第三位,仅次于成都和南充,但近年来增速逐渐放缓。

粮食播种面积大、单产低。去年凉山粮食播面达到806万亩、总产量247.2万吨,但是单产只有307公斤。

耕地面积大、质量低。凉山州耕地面积856万亩,全省第1,但高标准农田占比低。

农产品品牌总数大、效益低。凉山州使用“大凉山”区域品牌的农产品有1600余个,但仅会理石榴、盐源苹果、雷波脐橙等几个地标产品,正中、环太、思奇香等几个加工品牌叫得响。

此外,还存在经营主体数量大、带动能力低,农业装备总动力大、机械化率低,农产品出产总量大、加工率低等特点。

部分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在发言中,也印证了这些特点。西昌市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强全方位监控、核实举报信息等方式,构建耕地保护新格局。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立案查处“非农化”“非粮化”案件189起,拆除违规搭建大棚10.027万平方米,恢复耕地2.5万平方米。会理市结合C、D级危房改造等项目,有序推进“厕所革命”,2019年以来完成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新改建9571户,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9.31%。

越西县在新园区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中融入文旅元素,依托油菜、苹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推动全域建景区,大力发展节会经济,以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会东县引导鼓励养殖户、龙头企业参与生猪政策性保险,提高养殖场(户)积极性,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生猪生产。盐源县2019年以来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35.13万亩,提高高标准农田综合利用效益。

谋农业强州

努力实现创先争优晋级升位

今年,凉山将紧紧围绕打造特色高效农业优势区、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和更高水平的“天府第二粮仓”,重点抓好粮食生猪生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耕地建设与保护、现代农业硅谷建设等重点工作,努力实现全州农业农村工作创先争优、晋级升位。

围绕建设“天府第二粮仓”推进粮食生产,今年凉山粮食生产面积815万亩、产量255万吨,力争完成20万亩以上粮经复合种植。将加快建设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围绕十大特色农业实施“产业扩面提质、基础设施提升、科技驱动人才引培、产业联农增收、绿色高效示范、开放协作共享”等行动,实现区域农业高品质生产、高水平经营、高效益产业目标。

在品牌培育方面,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做响“大凉山”区域公共品牌,支持企业创建“两品一标”,不断提升凉山优质、有机、绿色农产品品牌形象。此外,加快推进“中国凉山·安宁河现代农业硅谷”建设,加速推进“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工作,编制区域特色种业实施方案。

目前凉山农业农村部门最重要、最大的项目就是产业园区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园区建设方面,2023年全州共有53个农业园区纳入州级园区培育,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确保3月底前完成2022年度42.3万亩建设任务90%以上。

凉山州虽然已经如期脱贫,但脱贫地区发展基础仍然较差、部分已脱贫人口收入水平还较低、防止特殊群体返贫压力仍然较大、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任务还较繁重。记者了解到,今年,凉山将扎实做好动态监测,采取有针对性的分类帮扶措施,深入实施农民收入保障行动,继续抓好产业发展、就业增收、消费帮扶等工作,巩固提升脱贫成果,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

“目标已经明确,任务已经下达,关键就是要抓落实。”凉山州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王永贵说,要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强烈的服务意识,把工作落实到实践中去,落实到基层中去,落实到群众中去,为农业跨越发展提供保障。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