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禀赋铸就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

2020-11-19 11:49:22来源:四川日报编辑:王云


会理石榴


雷波脐橙


大凉山马铃薯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960平方公里的安宁河平原是四川第二大平原,气候温和,日照充足,葡萄、草莓、桑葚……农特产品点缀其间。在凉山州的另外一个自然区域——巍峨雄奇的大凉山,更孕育出了马铃薯、苦荞等农特产品。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行走在凉山,盐源苹果缀满枝头,会理石榴喜获丰收,会东松籽逐渐饱满,雷波脐橙正上“黄妆”……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农民喜笑颜开,仿佛奏响了乡村振兴的进行曲。

近年来,凉山州立足实际,顺应国家政策导向和消费新趋势,坚持“品牌强州、品牌兴农”战略,使“大凉山”区域公共品牌成为推动全州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凉山州提出“一通道、四基地、一屏障”的发展思路,其中一个“基地”就是建设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我们将抓好优质粮油、马铃薯、苦荞、烟草、蚕桑、畜牧、水果等特色产业发展,打造全国知名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区。”凉山州相关负责人说。

□禅心何流 (图片由凉山州农业农村局提供)

特色农业是凉山的优势产业

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幅员6.04万平方公里,辖17个县市。俯瞰凉山,大山、大水、大资源,光、温、水、气构成的“黄金组合”,带来了“大凉山”特色农产品优质、错季、绿色、生态的独特品质,被誉为“大自然的恩赐、人世间的珍品”。

凉山是四川的农业大州,这里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土地资源较多,为优质特色农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可以说,特色农业是凉山的优势产业。

安宁河流经凉山州冕宁、西昌、德昌等县市,近日,在宽阔的西昌安宁河两岸,成串的葡萄成熟了,走进葡萄园,摘下一颗放在嘴里,葡萄的香甜味沁人心脾。以安宁河为代表,凉山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资料显示,凉山州现有耕地600余万亩,高山、平坝、河谷穿插其间,赋予凉山农产品“早、优、丰、稀、特、绿”的优势和特点。州内所产烟叶可与世界最好的烟叶媲美,是国家优质烟叶、储备烟叶、出口烟叶的重要基地,茧丝、花卉、苦荞、马铃薯、石榴、青花椒、苹果、脐橙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绿色特色品牌享誉省内外。安宁河谷平原被誉为“川南粮仓”,是国家和省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地区。

从自然条件来看,凉山气候类型多样,光热资源富集。凉山州西部气候温和、干燥,南部、东部海拔1200米以下的干热河谷地带有“热带飞地”之称,属南亚热带气候;西南及中部地区,光热资源充足,年均气温12~17℃,年日照1700~2700小时,日照辐射强,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冬季阳光明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的物质积累。年温差小、光合效率高,农作物优质高产。

叫响“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

早在2010年,凉山州就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的意见》,提出要对凉山州特色优势农产品进行清理,制定“大凉山农产品”品牌目录,打造凉山绿色特色品牌。2011年,凉山州明确要求全州农业企业生产加工的农产品,在包装上统一标注“大凉山”标识,展示展销的农产品还要印刷“大凉山特色农产品”标识文字和图案。

2013年,凉山州“大凉山”农产品品牌建设会议提出,全面使用“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真正叫响“大凉山”品牌。凉山州明确,质量安全是“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将坚决打击、严肃查处各种以次充好、掺杂使假、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同时,从当年开始,凉山州以品牌建设为契机,推动产业上规模、产品上质量、经营上水平,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大州向农村强州跨越。

从2017年至2020年,凉山州还实施了“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建立品牌创建长效机制,做大做响“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全面提升品牌建设水平,推进农业资源优势向资本优势、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转变。

目前,凉山州获准使用“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及“三品一标”认证145个,获国家和省级,及全国性行业协会、农产品博览会等颁发的各种荣誉称号270多项。“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带动了广大农民脱贫攻坚和致富增收。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大凉山”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和贡献率不断提高,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有力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随着凉山农特产品品牌的推广,“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越擦越亮,各种各样的农产品走向越来越广的市场。10月25日,3吨优质越西苹果从越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出发,运往香港。这是越西苹果首次进入香港市场,也是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和凉山州越西县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出的又一硕果。

长短结合、因地制宜,凉山支持各地大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鼓励贫困群众应种尽种、应养尽养、多种多养。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9422元增长到2019年的13908元,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7009元,现代特色产业的“星星之火”正点亮大凉山的美好未来。

根据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目标定位,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凉山提出“一通道、四基地、一屏障”的发展思路。其中的一个“基地”就是建设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凉山将抓好优质粮油、马铃薯、苦荞、烟草、蚕桑、畜牧、水果等特色产业发展,打造全国知名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区,丰富成渝地区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

为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拓展贫困群众致富增收路子,目前,凉山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初步形成安宁河流域现代农业高质高效示范区、东五县脱贫奔康农业产业示范带、北三县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带、盐源木里农文旅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带。

凉山将认真念好“优、绿、特、强、新、实”六字经,以现代农业园区为引领,加快培育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致富增收产业,提升脱贫成效,促进农村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接续推进、广大农民群众生活富裕,开启全州农业农村工作新篇章,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文明和谐新凉山。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