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西南箐镇:“低成本、微改造、精治理”乡村焕新颜

2022-12-08 15:31:21来源:川报凉山全媒体编辑:王云

四川在线消息(文/图 金丽 陈坤 陈显作 尔古伍呷莫 阿折力姑)冬季,走进越西县南箐镇,从小相岭村、河坎村、南山村、南林村等村落一路行来,只见村道四通八达,路边、房前屋后以及一些闲置地绿意盎然、整洁雅致,宁静祥和的乡村田园气息扑面而来。

近年来,南箐镇依托自然风貌和本土文化,以“美丽相岭、红色河坎、花漾南山、山水南林”等为旅游发展突破点,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低成本、微改造、精治理”,对入村道路、菜园围栏及墙面进行“微整形”,不但提升了村民幸福感和乡村“精气神”,也成就了村貌“高颜值”。

在南林村,修整改造好的沟渠将村子中间分开,流动的、清澈的山泉水顺流而下,沟渠两旁高大的核桃树伸出枝丫直指秋日的蓝天。“这棵树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村子里这样的大树还有很多,夏天的时候坐在树下乘凉非常舒服。”村党支部书记曲木沙机木指着一棵核桃树说道。

“之前这里路乱坡陡,走路都困难,现在这里弄得很整齐漂亮,每天晚上我和家人都会在村子里走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村民沙马合支子对村子这几年的变化看在眼里。

据了解,为让“低成本、微改造、精治理”项目建设更有成效,南箐镇在改造中注重因地制宜、依山就势、植绿造景、修旧如旧、变“绣”为秀、变“废”为宝,利用当地石料、木头等建成特色景观墙;利用农户家里的菜缸、土罐、石磨、石槽等老旧物品进行创意改造,让它们变成充满乡土味、乡愁味的路边装饰品;利用村里较为平整的地块或闲置的空地建起小广场或小景观,让其成为村民茶余饭后互动交流、民间调解的乡村“会客厅”……

为了保留村庄原有肌理,南箐镇在对各村庄进行改造的同时结合本村特色,积极发动村民主动参与,合理利用村居原有建筑物进行创新提级,就地取材、废物利用,设计出一道道有创意、有特色、有亮点的风景线,扮靓村道。

“我祖祖辈辈都居住在南山村,算是见证了这里的变化,特别是通过这次改造,出行方便了,环境变美了,日子越过越好了,我觉得特别幸福。特别感激党和政府为我们老百姓所做的一切。”坐在小广场的石凳上,看着村子一天比一天美,南山村四组村民里苦木架深有感触。

“我们始终抓住‘生态’和‘宜居’两个关键点,优化村庄布局。聚焦微改造,从小项目、小细节入手,以本土文化和微观感受为出发点,依山就势,植绿造景。”南箐镇南山村第一书记蒋力说,“越西人更喜欢叫这里‘梨花村’,这里的村民有种植梨树的习惯,村子里有很多很大的梨树,春天梨花开时非常漂亮。结合梨花风景,我们利用旌阳区和江北东西部帮扶资金,发动指导村民在自家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补栽补种了1800余株梨树,相信来年梨花更漂亮。”

“用最低成本,以‘绣花’功夫推进乡村微改造,实施精细化治理,传承好农耕文化、乡土文化,保护好古村、古树、老屋,着力打造具有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的高颜值美丽乡村。”

村子美还要精神足。为着力精治理,助推基层更精治更善治,南箐镇坚持以党建引领,在建设美好乡村的同时,投入了30余万元开展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定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评比、最美家庭评比,每月通过群众知情大会公布评比结果。在五四青年节、火把节、彝历新年等节日,通过开展文艺演出、运动会等活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宣传《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形成家风良好传承、民风淳朴友善、乡风文明向上的时代新气象。

如今,来到这些地方,每个村庄大环境养心养眼,每家每户小环境干净洁美。

聚焦“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总目标,依托环山绕水、自然风光优美等优质的自然条件,以“低成本、微改造、精治理”为抓手,南箐镇从挖掘本土文化内涵和提升游客微观感受入手,下好“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善用小变化、小改造、小更新,不仅让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同时也盘活了乡村“沉睡”的自然资源,激发了南箐旅游发展新活力。

一个个村风文明、产业兴旺、美丽和谐的新村庄已成为越西“低成本、微改造、精治理”的乡村建设典范,推动全县乡镇建设一批具有乡土味的“高颜值”美丽乡村,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