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贫困户“奔跑”在致富路上

2020-09-18 11:10:52来源:四川在线-凉山频道编辑:王云

四川在线消息(白里呷)金阳县马依足乡迷科村黄杉树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整齐漂亮的民居在秋季大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而彝家新寨建设住房区,分布在横穿村子的通村硬化路两边树叶泛黄的生态绿化树中,一栋栋极具彝家特色的新房错落有致,鳞次栉比,次第铺开。

从通村公路走上入户路,走了约20多米左右,就来到建档立卡贫困户金体博家。站在他家铝合金大门口往里一看,门前院坝上的卫生间、厨房、杂物间等附属建筑全是水泥砖房,已然不见土坯房的影子。

走进院子,整个院坝宽敞而整洁,右面是一楼一顶的是住房,住房一侧是厨房,左面和对面都是畜圈。

当天,金体博外出打工不在家,他的妻子陈热作从屋里走出来,热情地邀请大家进屋坐。

走进她家,家里的衣柜、碗柜、电视、沙发等家具和家用电器摆放有序,室内特别干净。她家两个孩子正在看电视,看到精彩的片断就嘻嘻哈哈笑个不停,幸福挂满那天真无邪的脸上。

“我们这漂亮的房子,是政府帮助建的,这套新沙发、这个衣柜、这个电视柜,还有卧室里的3张床,连同那些厨房和厨房里配套厨具、餐桌等等,都是党和政府送的,”言语间,受到大力度帮扶的陈热作,有些激动得情不自禁,也感到很自豪,显得很温暖、很幸福。

陈热作家有两个小孩子,和公婆一起全家6口人,过去,因交通不便等地理环境因素,以及他家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没有资金、缺乏技术、生活过得很艰难。

就在2014年,她家被列入贫困户,之后,在党的脱贫攻坚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帮扶干部的帮助和引导下,他家逐步转变了观念,致富欲望不断增强。

就在2015年,他丈夫就外出打工,挣回了1万元,尝到了打工挣钱的甜头,也开辟了致富增收的第一条路。之后,每年忙完春种,丈夫就和公公一起外出打工,且打工收入一年比一年多,家里就有了固定的收入。

“公公和丈夫在外打工,虽然是季节性打工,两个人一年仍然能挣回4至6万元,足够一家人的生产生活开销。”陈热作说,党的政策好,只要自己勤劳,就好致富。

公公和丈夫外出打工,而自己在家没事做,陈热作也想增加一份收入,她知道,只靠一份打工只能脱贫,是不能奔小康的,所以,在村集体经济的倡导下,她把所有的耕地全部用来种植当地特产乌洋芋。

“今年,我家种了八、九亩,平均亩产达到2000多斤,总产量约有2万斤。”陈热作激动地说,她在家也没闲着,今年生产的乌洋芋,集体经济合作社上门收购2000多斤,每斤5元,收入就有1万多元,公路方便了,运到县上出售的就有4000余斤,每斤2至5元出售,也收入1万多元,总收入2万多,和外出打工的收入差不多,说起自己的经营收入,陈热作乐得不可开交。

不久,陈热作又发现,她在地头忙庄稼的时间不多,自己还有不少闲着的时间,这些时间怎么利用,该做一些什么致富产业呢?最终,陈热作根据自身的优势,购买了一头母猪,发展养猪业。“现在有9头乳猪,1头肥猪,1头母猪,估计再过一个月,乳猪就可出售了,以目前42元一斤的价格,可卖到1万多元呢!”陈热作说。

“除了这些,我家还种植了大红袍花椒和青花椒,今年花椒收入有1000多块,种植的食粮作物,也都够吃了!”陈热作说,党的政策那么好,国家对贫困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力度那么大,只要自己肯干、勤劳,就必定能过上好日子。

陈热作,凭着灵活的头脑和踏实肯干的吃苦劲儿,一直在致富路上“奔跑”,他像挤海绵一样挤出时间,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多种经营,率先走上了致富路。

“共产党好,要是没有共产党,没有那么好的政策,没有精准扶贫,我们不会过得那么好。”陈热作说,过去她刚嫁到这个村时,仅有一条离村子1公里的通往洛觉片区的土路,住的是土墙房,吃得也吃不饱,吃、穿、住、行样样艰难。这几年,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公路通到家门口,自来水引到家里,钱包也逐渐鼓了起来,不仅是她家,全村实现了水、电、路、电话、电视“五通”,环境变美了,生活变好了,村民们走上了经济、生态双赢的良性发展轨道,老百姓幸福指数不断在提高。

走出陈热作家,踏上干净平坦的进村入户水泥路上,一座座墙体刷得雪白、房檐、房梁都有彝族传统装饰的漂亮砖瓦房迎面而来,一栋栋楼房在砖瓦房中突兀而出,虽是中秋天气,但村民的房前屋后仍然绿树掩映,菜园一片青绿,一路走去,村民们笑脸荡漾,不时还遇到嬉戏玩乐的孩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