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虫治虫 西昌市首次利用赤眼蜂防治贪夜蛾、玉米螟等害虫

2022-06-13 16:15:10来源:凉山新闻网编辑:王云

10日上午,在西昌市阿七镇的西昌市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示范区内,2架载满赤眼蜂卡球的植保无人机轰鸣起飞,在玉米田上空矫健的来回穿梭,一颗颗赤眼蜂卡球洒落在玉米田间......

为了有效应对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等害虫,西昌市农业农村局在位于阿七镇的西昌市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示范区内实施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集成示范项目首次释放赤眼蜂活动,利用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的天敌昆虫产卵寄生到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卵粒内,使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虫卵不能孵化,达到“以虫治虫”目的。

这一举措可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实现农药减量控害;同时对促进转变传统病虫害防控方式和建成环境友好型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据了解,赤眼蜂为卵寄生蜂,成虫长不到1毫米,幼虫在蛾类的卵中寄生。不仅能通过寄生作用来有效控制玉米作物上的草地贪夜蛾,还可寄生玉米螟、黏虫、棉铃虫、苹果毒蛾等鳞翅目害虫的卵,是许多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也是世界范围内害虫生物防治技术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类寄生性天敌。

“就是‘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方法,起到减少农药使用量的作用。”西昌市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站长谷兴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告诉记者,“以虫治虫”的原理主要用蛾子的卵,继续做寄生,寄生后打包成小袋挂到农作物上面,让赤眼蜂出来后自己去寻找地里面害虫的卵,“以虫治虫”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利用赤眼蜂防治害虫在各地已广泛推广应用,效益十分可观,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中防治病虫害的成本,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强度,在降低农作物、蔬菜、果实中的农药残留量的同时,还保护了害虫天敌,使空气中的生态结构逐渐恢复到自然平衡,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

“往年都是采取化学防治,不管怎么说对土壤都有污染,玉米自身也会有残留。”西昌市种子协会会长孙全用说道。“我们也希望更多地发展绿色防控,不仅能够节省人工,还能够保护环境,对我们以后的玉米产量、质量都有很大的提升。”

此外,记者了解到,今年西昌市计划在玉米防治上投放赤眼蜂“以虫治虫”有4万亩次,包括阿七镇、高草乡、佑君镇、礼州镇。每次防控为13340亩,分三次进行,每亩投放2个赤眼蜂球。“每个赤眼蜂球将有5000只以上,相当于每亩每次投放10000只。”谷兴凤告诉记者,“以虫治虫”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玉米中后期害虫基数,减少农药使用强度,引领全市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发展。(记者 江滢)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