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海泸山景区打桩定界52个 这样保护景区值得点赞

2019-08-09 10:07:59来源:川报观察编辑:王云

川报观察记者 何勤华 文/图

“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8月6日下午,在凉山州西昌市四公里半,市民周瑜看到这里有一个高大的界桩,她一字一句把上面的字念了出来。这是不久前凉山州邛泸景区管理局完成的风景名胜区界桩,目前,共安装界桩52个,邛海景区有了“保护罩”。

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凉山州境内,地跨西昌市、德昌县、普格县三县市,于1992年完成首轮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年5月,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被正式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18年3月,历经多次修改的《邛海一螺髻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以下简称“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其中明确,邛海一螺髻山风景名胜区面积为1128.1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为85.37平方公里。

为认真落实“规划”及《风景名胜区条例》确定的分级分类保护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邛泸景区管理局于2018年启动打桩定界工作,经勘察定位,在原点或就近便于安装设置界桩,近期已完成,共安装界桩52个。其中核心景区界桩19个,分别是邛海景区10个、泸山景区5个、土林景区4个;外围界桩设置点位共33个。

邛海沿岸设立的界桩共有两种样式,一种核心景区界桩,近一米高,通体为黑色花岗石,上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字样。

另一种为白色碑面加黑色底座的外围界桩,上述四公里半的界桩就是这种,该界桩有两三米高,界桩顶部印有“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圆形图案的徽志,徽志中间部分为万里长城和自然山水缩影,象征伟大祖国悠久、灿烂的名胜古迹和江山如画的自然风光;两侧由银杏树叶和茶树叶组成的环形镶嵌,象征风景名胜区和谐、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图案上半部英文“NATIONALPARKOFCHINA”,直译为“中国国家公园”,即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下半部为汉语“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全称。

同时,两种界桩上均标注有本界桩的经纬度。

记者了解到,界桩通常设在景区与镇村交界、有明显标志物或者比较显眼的位置。立桩定界,相当于明确了保护区域,提示市民和游客,这里属于保护区范围,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都要被禁止,以此来妥善保护景区生态资源。

《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对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资源分类分级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规划将邛海—螺髻山风景区划分为8个景区。珍珠湖景区、五彩池景区、邛海景区为风景区的代表性景区;鹿厂沟景区、温泉瀑布景区、泸山景区为风景区的重要景区,土林景区、飞播林景区为风景区的辅助性景区。

据悉,《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提出了资源分级保护,将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资源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区三个层次,其中一级保护区严格禁止建设,二级保护区严格限制建设,三级保护区控制建设。邛海环湖湿地、螺髻山主要景点等保护区划为一级保护区,面积269.4平方千米。

“2019年,西昌市成功创建为首批天府旅游名县,不久前又获县域经济发展强县荣誉,这说明西昌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的成功,在实现321向231产业结构调整中,旅游业‘一业兴带百业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转换器’‘助推器’。”西昌市委副书记、邛泸景区管理局局长宋莉说,管理局将严格依据《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及各片区详细规划,实施风景区资源保护、环境品质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景区景点提升、游览组织、旅游市场培育等工作,进一步发挥邛泸景区引擎作用,为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再作贡献。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