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西昌:“双色路面”成摆设 机动车道“百车争鸣”

http://www.scol.com.cn  (2016-05-12 10:30:08)  来源:凉山城市新报  
编辑:王云  

“骑电瓶车、自行车的请走非机动车道哈。”10日一大早,西昌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的交警们分散到各个加设有非机动车道的人行道口,引导部分在机动车道上骑电瓶车、自行车的市民上非机动车道行驶。

西昌市人民政府近日发布通告:从10日起,驾驶非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应当遵守交通安全相关法律规定,在建有非机动车专用道的路段,所有非机动车必须进入非机动车专用道行驶;在未建有非机动车专用道的路段,应靠道路右侧行驶;航天大道全路段,非机动车必须在辅道内行驶

此前(8日),记者曾调查发现,马水河街、下顺城街、下西街、大巷口街、西门坡街等路段,骑自行车、电动车的市民驶上机动车道甚至公交车专用道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专门开辟的非机动车道却被行人“霸占”,鲜有自行车、电动车行驶。

“双色道路”形同虚设,那么发布通告后,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是否都能各自为道呢?

10日,记者再次进行了走访调查。

调查:

“双色路面”成了摆设

机动车道“百车争鸣”

自西昌人行道加设非机动车道项目完工至今,部分路段人行道被分为以绿色路面为识别的1.5米的绿化带、以红色路面为识别的2.5米的非机动车道,剩余的道路作为人行道。改造“双色道路”的目的是更好、更安全地让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各行其道,减少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道,与机动车发生摩擦碰撞的机率。可不少市民却对此熟视无睹,依旧我行我素。

自从大巷口街“双色道路”改造完成以来,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上都设有明显的交通标识:靠近非机动车道一侧有一个一米多高的蓝色圆形指示牌,上面画着一辆自行车,非机动车道地面上也画有自行车图形,提醒驾驶员此为非机动车专用道;靠近机动车道一侧的蓝色指示牌上则画着一辆机动车,意为“机动车专用道”。标识一目了然,但绝大多数骑自行车、电瓶车的市民对此却视而不见,仍然在机动车道或公交车专用道上行驶。

8日,记者在大巷口街驻足观察约15分钟,发现仅有1辆自行车从非机动车道驶过,大多数非机动车宁愿在机动车道上钻来钻去,也不愿走非机动车道。上午9点10分,一名骑电动车的男子从下西街向大巷口街驶来,在两街交汇处,该男子毫不犹豫地拐向机动车道,与汽车、公交车并驾齐驱,前面的车稍有停顿,他就在车流中挤来挤去,导致后方车辆不得不放慢速度。

马水河街、下顺城街、西门坡街也和大巷口一样,都普遍存在自行车、电动车在机动车道行驶,甚至个别非机动车逆行的情况。非机动车专用车道形同虚设,与机动车道上“百车争鸣”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

目击:

不愿上非机动车道行驶

电动车主与交警起争执

10日早上,在西门坡路段,一骑电动车的女子与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公巡一中队的3名警员发生争执,引来不少市民围观。据其中一名交警苏建福称,由该女子不听劝导,执意在机动车道骑行,被拦下按例询问,“当时她说非机动车道的报亭门打开挡着她骑行,结果报亭关了门她又说骑车技术不好,路上行人太多怕撞着他们,始终不愿意在非机动车道骑行,与我们发生了争执。”

骑电动车的女子也向记者抱怨道:“非机动车道上全是行人,有老有小,我骑车技术不好撞到谁了怎么办?要文明也应该是大家一起文明啊!”

由于该女子提供不了行驶证,加之不愿接受交警劝导,将电动车停在机动车道上,导致该路段车行速度放缓。在双方争执期间,陆续有不少在机动车道上行驶的电动车驾驶员被交警拦下、劝导。

苏建福表示,其实在10日以前,他们每天执勤时也常常劝导非机动车上专用道路行驶,每天都要劝导数百名驾驶员,不听劝导被罚款的司机日均有60人次左右。

声音:

对于“双色路面”

有人喊好有人恼

最希望非机动车遵守规定在专用道路上行驶的,当然莫过于机动车驾驶员们了。“这些非机动车太危险了,堵车的时候汽车与汽车之间都隔得很近,就那么点缝隙,他们还要在里面挤。速度又快,开的时候歪来歪去的,不晓得他们到底要走哪条道,一不小心就要发生擦挂。发生事故以后,一般不管是不是他们的错,由于他们是非机动车,我们机动车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你说恼火不嘛!”驾龄2年的司机罗翔直言,他驾车时,一般能躲非机动车多远就躲多远。

电动车司机赵亮不仅不走非机动车道,还在电动车上安装了高高的遮阳伞,“非机动车道上经常停着一些汽车,而且还有很多步行的市民,他们速度很慢,万一我开快了撞到他们算谁的?以防万一,我还是上机动车道行驶方便。”谈及道路交通安全,他表示没想太多,“还真没这个意识,有时候只是随大流骑车。”赵亮说,要让电动车走专用车道,那希望行人也不要占道行走。

虽说按“心意”行车的市民不在少数,但是也有按规矩出行的市民,68岁的康伟龄就是其中一个。为了锻炼身体,康老每天都会骑自行车出行。自“双色道路”投入使用以来,他都遵守交通规定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行,“非机动车道修得又平整又整洁,我肯定选择这里啊。”康老认为,在专用车道行车能减少交通事故发生,保护自身安全。

不过在骑行时,康老也发现了不文明现象,“有些行人走在非机动车道上也就算了,我骑车按铃铛喊他们让路,他们理都不理,我只好自己推车绕开他们。”

说行人占道行走,也有人不高兴了。“说我们占道行走,人行道本来就窄,再在上面加设非机动车,我们能走的地方就更少了。”市民杨雨说,如果只是一味地缩小人行道面积去拓宽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那行人没地方走了,只能走上机动车道,反而更不安全。

交警:

市民缺乏安全意识

管理效果并不理想

10日在大巷口街执勤的交警大队公巡一中队警员康文全、沙你古告诉记者,在交通秩序与交通安全的管理上,非机动车的管理难度很大。由于“双色道路”投用时间不长、宣传力度不够,市民、司机多年形成的习惯很难改掉。加之市民缺乏一定的交通安全意识,存有侥幸心理,目前非机动车、机动车及行人各行其道并不理想。

“现阶段我们采取劝导、教育、处罚并用的方法进行管理,但还是以劝导为主,遇到不走非机动车道的电瓶车、自行车驾驶员,我们都会先给他讲道理,若不听劝就会处以10元、20元的罚款。”仅10日一天,康文全在大巷口执勤时,就发现200余量电动车违规上机动车道行驶,60余量电动车存在逆行情况。

康文全说:“在人行道上加设非机动车道,是希望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是出于对大家安全考虑的,希望市民能加强交通安全意识,文明出行。”

在大巷口人行道附近,一位身穿红色志愿者服装、臂戴红袖章、手拿指挥旗的志愿者,也正忙着引导过路市民文明走人行道、电动车司机走专用车道。她是西门坡社区居民小组长杜晓清,在社区的组织下,她每天早上8点半就开始在大巷口开展文明劝导工作,指引市民文明出行、各行其道。

有了杜晓清的帮忙,交警的工作量也减轻了一些。不过杜晓清却无奈地告诉记者,要是没人执勤、监管,交通秩序立马就乱了,主要原因还是市民的自觉性、安全意识不高。”她说,很多市民习惯向下看路,不经常往高处看指示牌,对此她建议在非机动车道上可以明显地标出“非机动车专用车道”字样,让市民有更直观、快速的感受。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