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2天!《健康报》头版聚焦凉山健康扶贫 

2020-11-29 11:24:43来源:健康报编辑:王云

11月26日,《健康报》头版头条

11月27日,《健康报》头版

连续2天聚焦四川凉山健康扶贫

▲《健康报》(2020年11月26日 第01版)

▲《健康报》(2020年11月27日 第01版)

健康扶贫·凉山(上)

不是3年,至少要规划到2035年

11月17日,四川省政府网站发布公告,宣布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美姑县、布拖县等7个国家级贫困县摘帽脱贫。至此,四川省88个贫困县全部清零。四川省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是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典型。多种因素交织,导致其成为四川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四川健康扶贫工作的包围圈逐渐缩小到凉山州。近日,健康报社采访团队奔赴凉山州,深度调研了4个艾滋病防治和健康扶贫攻坚重点县中的美姑县、布拖县,看到了当地为脱贫摘帽所做的努力与坚持。

地处横断山脉,大小河流纵横交错,一个个村寨散落在高山深谷之中。这里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四川省凉山州,我国艾滋病疫情的四大重灾区之一。3年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四川省政府共同启动实施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和健康扶贫攻坚行动。如今,当地新发感染率等11项艾防核心指标全部达标。“目前,2021年~2025年凉山州的艾滋病防治规划初步方案已经出来了,2021年~2030年的规划也有了一些想法。但是,凉山的艾防攻坚肯定不是3年就能完成的,我们的措施至少要规划到2035年。”挂职到凉山州卫生健康委担任副主任的四川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唐雪峰说。

沙玛家的故事

戴黑色包头的沙玛(化名)背着一箱方便面和8瓶橙味饮料,从美姑县洛俄依甘乡的商品街走了一个半小时,回到阿卓瓦屋村的家。

村头最近有施工队在修路,沙玛卖点小商品给工人们,补贴家用。刚进院门,“咯咯咯”“喔喔喔”“咩咩咩”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十几只鸡和4只羊围了上来。多年前,她丈夫吸毒感染艾滋病后,传染给了沙玛,他们的4个孩子只有一人幸免感染。但是一家人一直拒绝接受任何治疗。美姑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吉曲乌体带着专家上门做工作,总被挡在门外。

后来,丈夫去世了,被艾滋病折磨的沙玛已经无力劳作,然而最大的孩子十几岁,最小的才6岁,沙玛得活下去。当吉曲乌体和专家再次来到沙玛家时,她终于同意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化治疗,沙玛跟正常人已经没有什么区别,能照顾家畜,种点土豆、玉米,孩子们也都上学了。

美姑县是凉山州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之一,彝族群众占总人口的99.6%。“风俗习惯、生活环境以及教育的匮乏,使群众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刚开始做艾防的时候,从医院到村头,吉曲乌体四处碰壁,很多感染者不配合治疗。但吉曲乌体没有放弃,一次又一次入户做工作。来自北京、重庆等地的专家带头入村入户,调查治疗失败和拒绝治疗的原因。

经过努力,整个凉山州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都有了质的飞跃。唐雪峰2018年刚到凉山的时候,接到的任务是将抗病毒治疗覆盖率、成功率提高到90%以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时的他心里嘀咕着。现在,这个目标不仅实现了,而且完成得更好。

“从手里进肚子”

采访中,沙玛家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塔基(化名),一名督导服药员。他的主要工作是看着沙玛将拉米夫定片、依非韦伦片等3种药吃下去。“要保证患者的药从手里进肚里,而且药量、药品准确。”唐雪峰说,督导服药员要看着患者吃完药后,“喝两口水,再张张嘴”。

在凉山,艾滋病防控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防控策略、管理、技术等都已经非常成熟,为什么一些工作目标仍然达不到?唐雪峰说,关键是措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米、甚至最后一厘米没有做好。所以,3年攻坚期的整体工作思路就是坚持既定的好策略,主抓落实。“比如,进行了全人群筛查,体检率超过98%。”

事实证明,落实细如发丝的防控策略是有效的。督导服药员最早发端于布拖县的木尔乡。2013年,木尔乡抗病毒治疗覆盖率仅为45.5%,成功率为45.2%;2020年,全乡抗病毒治疗覆盖率达95.22%,成功率达94.86%。现在,木尔乡6个村28个村民小组共设立28个督导服药点,配备28个组级督导服药员。同时,将小组长的女性家属确定为该组的母婴员,负责女性感染者的督导服药和预防母婴传播等工作。

能让好点子落地的一个重要支撑是木尔乡建立了激励机制。组长、组级母婴员的劳动报酬,根据其管理感染者人数及治疗效果等进行核算和兑现,每个组长家庭基础工资平均每月达600元左右。

为抓落实,凉山州做到了3个到位,即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和保障到位。州县两级医院、疾控中心、妇计中心成立管理办公室,17个县市分为3个层次,3个机构管理办公室的人员总数分别不得少于10个、8个和6个,专门从事艾防工作;在乡镇村组建“1+M+N”的工作体系,“1”指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艾防专职副书记等,“M”指各乡镇卫生院负责人、艾防专职人员,“N”包括村医、艾防员、母婴员、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等。目前,凉山州有12000多人从事艾滋病防控工作。3年攻坚,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8.05亿元,筹集社会防艾资金2.9亿元。

凉山州的艾滋病防控还抓了3个主要矛盾:抗病毒治疗、母婴阻断、宣传干预。对治疗失败的个案,面对面调查分析,制订一人一策的治疗方案。根据个案分析得来的信息,将人群进行细分为外出务工感染者、自发搬迁感染者、监管场所感染者、在家依从性差的感染者、思想顾虑重的感染者、涉毒感染者等,然后按照不同人群细分工作模式,核心是“人盯人”。今年9月1日,《凉山彝族自治州艾滋病防治条例》实施,这是凉山州重大传染病防治领域制定的首部地方性法规。在法律的护航下,凉山州向“零艾滋”迈进。

希望能够螺旋式上升

1956年,凉山破除奴隶制度,在社会形态上实现了“一步跨千年”。而如何在健康、经济、文明上实现“一步跨千年”,路也还很漫长。大家最担心的是脱贫攻坚期过后的“守城”工作。近年来,凉山州积极承接国家和省系列支持政策,整合一切资源、集中全部力量攻坚克难。强大的外援队伍为凉山脱贫奔小康打牢了基础。采访中,无论是县级医院还是乡镇卫生院,到处都能看到支援人员的身影。在美姑县牛牛坝乡镇卫生院,帮扶人员占了近一半;在美姑县人民医院,2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正在驻点帮扶;在布拖县人民医院,来自省内外的75名医疗技术专家,分别在临床、医技科室和管理岗位帮扶指导……目前,国家、四川省支援凉山的人员达2000余人。但是,待攻坚完成、人员撤离后,怎么办?唐雪峰说,“肯定不会一下子撤走,有个过程”,但是即便如此,在基层网底能力不够强的当下,仍然存在较大风险。艾滋病防控工作纳入脱贫攻坚,给了干部很大压力,大家都是在高压状态下工作,已经出现了疲态。如果相关人员全部变动,又需要重新培养一批,难度也不小。“而且很多人没有去想这么干的好处是什么,内生动力很差。” “3年还是太短了。”唐雪峰举例,在调查抗病毒治疗失败的原因时,虽然有详细的辅助调查表,但是当地工作人员的调查、沟通能力仍然有限,导致调查结果不理想。“这些能力都不是一天两天能培养出来的。” 健康扶贫要久久为功,这一点是大家的共识。采访期间,凉山州卫生健康委正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刘中夫带领的专家,一起讨论如何让艾滋病母婴阻断的效果更好一些。

唐雪峰说,翻看三年攻坚,凉山州建了很多制度,有管理上的,也有技术上的,尤其是在督促落实上下足了功夫。未来成效不求直线攀升,但要能够螺旋式上升。

健康扶贫·凉山(下)

环环相扣,他们付出了更多努力

四川省凉山州艾滋病防控任务比较重。健康报调研团队在美姑县和布拖县的县医院、妇幼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寨等地采访中发现,为了防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每一环,都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县医院不一样了

呼吸困难、心率减慢、血氧饱和度下降,神志模糊……3个月前,42岁的艾滋病患者小吉在村医的护送下,来到美姑县人民医院感染科。经抢救,小吉心率、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意识慢慢恢复。

“这种病例以前根本不敢收。”医院感染科主任陈开友坦言,虽然早在2010年8月就成立了县抗病毒治疗中心,但没有独立的感染科,无法满足传染性疾病住院患者需求,也制约了美姑县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的住院诊治。加上美姑县山高路远,交通不发达,很多病人干脆放弃了治疗。

3年前,大批支援人员陆续来到美姑,改变了县医院的样子。

“来的时候,感染病人多半收治在大内科。”2018年来到美姑县人民医院的乐山市人民医院支援医生易斌回忆,去年4月1日,医院感染科建立,刚开始只有1名患者。之后,陆陆续续来了几十位帮扶医护人员,很多人一待就是1年多。

美姑县人民医院院长马泽伟说,最早医院抗病毒治疗中心和感染科仅有一名副主任医师和一名住院医师,对艾滋病防治工作及传染科工作业务不熟,艾防工作举步维艰。最困难的时候,外地医护人员来了,全年无间断驻点。

郭娜是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的一名医生,2019年8月来到美姑,担任县医院抗病毒治疗中心主任。她跟同事规范了抗病毒治疗中心规章制度,重新进行组织架构,细化人员责任分工,还建立了科室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完善了转介流程,制订了抗病毒治疗质控方案,指导临床教学、査房、疑难病例讨论等。

记者看到,位于县医院门诊楼三层的感染科现在已有46张病床,一条20米左右的走廊里还加了八九张病床。“现在,月出院病人达到120人次~150人次,病房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营状态。”陈开友说,科室会诊疑难危重病例156例。医院新的感染科病区最晚年底就能投入使用,病床数量能翻一番,还设置了负压病房。

目前,美姑县人民医院已有30多位可以胜任艾防工作的本地医务人员。

支援人员是凉山州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靠山”。据了解,目前,国家、省支援凉山的人员达2000余人。

如今,凉山州贫困县县级综合医院均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全州也建起重大疾病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

拧成了一股绳

在凉山,有一条无缝衔接的闭环服务链条,串起了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全生命周期照护。在这之中,阻断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有了突破。

凉山州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唐雪峰说,阻断母婴传播有几个关键点。比如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女性一旦怀孕,如果继续妊娠,则应强化抗病毒药物干预及住院分娩等措施阻断传播,产后要避免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

对应这些环节,从村医到乡镇卫生院,再到县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等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如果能动员11周内的孕妇到医院做产检,有奖励。超过11周不来的,村医要受到处罚。”美姑县牛牛坝乡中心卫生院院长吉克伊颖说,当地很多人没有产检意识。目前,凉山州把艾防知识纳入各级党校、中小学校、农民夜校和技能培训学校的必修课程。

采访中,科学喂养中心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布拖县妇计中心的科学喂养中心,住着孕妇、HIV阳性的妈妈和新生儿。布拖县妇计中心副主任邓红霞说,很多乡村妈妈缺乏必要的科学喂养知识,比如喂养设备如何冲洗和消毒,冲调奶粉的水温控制在多少摄氏度等。“预产期前的5天~10天,阳性孕妇由村医或者母婴员护送到县医院或县妇幼中心等待分娩。分娩后转入科学喂养中心,免费住42天。其间,进行床旁健康教育,要求产妇掌握以艾滋病为主的疾病防治知识等。”

唐雪峰说,凉山州要求各地对每一个怀孕的感染妇女进行个案管理,确保有效阻断母婴传播。一旦有个别案例没有成功阻断,要进行详细的调查,找出问题所在。他还表示,目前,凉山州正在努力实现母婴传播阻断“六个全覆盖”,即阳性育龄妇女治疗管理全覆盖、已达生育上限阳性育龄妇女长效节育全覆盖、阳性孕妇全程阻断全覆盖、阳性产妇县级医院分娩全覆盖、阳性产妇科学喂养指导全覆盖、阳性儿童和单阳家庭抗病毒治疗全覆盖。

坚守与困惑

每一次接诊都是一次与艾滋病病毒的“短兵相接”,职业暴露风险随时都在。一天,布拖县人民医院王康(化名)医生接生的时候,被产妇羊水喷了一脸,眼睫毛沾了不少。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医务人员已经“免疫”了。下手术台后,医生马上清洗,然后自觉服用一个月抗病毒药物。目前,新生儿科和儿科总共有30多名医务人员,医护床位比基本平衡。而且医务人员基本都是本地人,人员算是稳定。

但是,最近古贤德又头疼了。“医院妇产、儿科能力比较强,政府希望我们能承担起区域医疗中心的重任。所以,两个科室正在扩容,床位将达到近100张,人员又要捉襟见肘了。”

“本科以上的很难招,大部分是大专生。”美姑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陈开友说,在这里,工作环境比较差、风险更高,人才流失严重。虽然大专生培养周期会更长,但是相对稳定。“说得直白点,高水平人才固然好,但是留不住。”

来的人待久了,也发愁。“医学发展很快,在这里待3年和在原来单位或者更高水平的医院待3年,效果是不一样的。等我们回到单位后,会比较难适应。”在美姑县人民医院帮扶了近3年的易斌有自己的苦恼,“我们都是做业务的,真的害怕掉队。回到单位后,一定要申请机会出去进修。”帮扶期间,为了不掉队,易斌和伙伴们每天早晚都通过互联网听课,学习最新的医学知识。

目前,四川省举全省之力支持凉山州健康扶贫攻坚。目前仍然有不少短板弱项需要进一步补齐加强,包括部分大病患者自付绝对金额较高的现象仍然存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空白点”消除的稳定性需要关注;医疗服务能力和优质医疗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提升;本土卫生人才的培养还需加强;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压力依然较大;健康管理工作需进一步加强,贫困人口的健康行为、健康素养等仍需要提升。这些问题要在下一阶段巩固脱贫成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逐步解决。

来源:四川卫生计生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