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聚焦凉山丨脱贫之后促振兴 凉山追求乡村美

2021-07-01 09:16:37来源:四川日报编辑:王云


7月1日四川日报T175版


随着道路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凉山驶上乡村振兴高速路。


山、水、城相依的凉山州府西昌市。


产业兴,乡村美。


成昆铁路穿过凉山美丽乡村。

2021年6月6日,在热烈的掌声中,红绸徐徐落下,凉山彝族自治州乡村振兴局揭牌成立,将肩负起振兴凉山乡村的重要使命。

脱贫鏖战,完美交卷;承担重任,豪迈出发。有了良好的脱贫基础,凉山如何抓住机遇振兴乡村,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2020年7月,《凉山州乡村振兴规划》正式印发,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几个方面重点发力,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绘就凉山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

每一个时间节点,记录下凉山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一个机构重组揭牌,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开启新征程。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向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基础更坚实,农村风貌更美丽,农民生活更美好。

凉山发展的根基在乡村,后劲在乡村,凉山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机结合,推动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转变。

□禅心 何流 江艺 杨正飞(图片由凉山州委宣传部提供)

从一次脱贫成果检验

聚焦久久为功初心如磐的决心

6月10日到11日,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在凉山召开,2天时间、4组线路、近30个点位、上千里行程……参会代表们进园区、下车间、问农户,不仅检验凉山脱贫成果,更寻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密码”——

攀西地区特色农产品抱团出击。在西昌成凉工业园区内的攀西农特产品智慧运营中心,参会代表们领略了攀西农业“最强大脑”的智慧。

科技让农业走上网络快车道,易地搬迁中,菜地也跟着普格县甲甲沟村村民“下山”。

走进普格县螺髻山镇甲甲沟村搬迁安置点,每栋新房前后,都有一小块土地,供村民种植蔬菜。“这是我们前期调研时,村民们反映最多的问题。”当地负责人介绍,不少村民担心搬迁后远离耕地,没法种植日常所需的粮食和蔬菜。安置点由烟草新村和三峡新村集中组成,采取统规统建方式,共搬迁安置260户,每户占地300平方米,标配4室1厅1厨1卫1畜圈,家家户户配备“微田园”。

“由于脱贫人口众多、脱贫时间较短、脱贫基础脆弱,凉山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凉山州乡村振兴局主要负责人坦言。

在凉山州“十四五”规划中,对于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

从一次华丽转身

寓意新时代背景下奋斗的起点

在西昌市海南街道,有600年历史的古村落成为乡村振兴的范本。大石板社区围绕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积极探索流转经营、入股经营、委托经营、自主经营、挂靠经营五种方式,全村1405户积极参与宅基地改革,盘活闲置宅基地和老屋10万平方米,这个沉睡的老村庄焕发出生机,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地。

中国石榴之乡——会理,2020年石榴产量70万吨,综合产值52亿元。近年来,会理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伸石榴产业链,坚持自主培育与招商引资并举,实现石榴产业化发展的最大效益。

会东县蓝莓现代农业园区,是全国最大的单体蓝莓基质种植项目之一,一二期种植蓝莓1万亩,后期规划种植1万亩,2020年试产蓝莓715吨,产值5000万元。园区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职业农民+贫困户”模式,以土地流转、园区务工、周边农户加盟发展等方式促农联农增收。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凉山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常态化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认真谋划乡村振兴思路举措,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落地见效,组织开展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扎实推进宁波·凉山东西部协作,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全力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脱贫之花已盛放,振兴之路如何走?彝乡群众的幸福生活,让来自海外华文媒体的代表们称道不已。

6月19日,“行走中国·2021海外华文媒体聚焦凉山脱贫攻坚成果”活动走进凉山州喜德县,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25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先后来到中坝社区、鲁基乡、光明镇彝欣社区、冕山镇等地,看新村建设、产业发展、电子商务、现代农业循环产业,感受当地群众幸福生活。

站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已然开启的新起点,凉山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对致富奔康充满信心。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接续奋进,凉山跨越时机正好、士气正足。

凉山将坚持产业富民,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主攻方向,以脱贫县为单位规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行动。围绕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因地制宜高质量发展“果薯蔬草药”特色种植业、“1+X”生态林业、畜禽养殖业、特色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开展旅游扶贫示范区建设,持续发展壮大区域特色产业,提高“造血”功能。

从脱贫迈向振兴

凉山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2014年以来,凉山共有207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村序列、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目前,凉山正着力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坚决防止贫困反弹。锁定对象精准施策,一方面,凉山以3.6万户标注销号监测对象为重点,落实易返贫致贫户发现核查机制。另一方面,为防止因病返贫,凉山保持到户保障政策不变。

2020年,乡村振兴过渡工作已在凉山大地全面铺开。7月,《凉山州乡村振兴规划》正式印发,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等方面重点发力,绘就凉山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在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下,全州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提升、乡村振兴全面蓄势。

今年6月17日-19日,浙江省宁波市党政代表团在凉山州考察,两地签订东西部协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两市州将根据浙江、四川两省统筹安排,立足“凉山所需、宁波所能”,着力构建形成产业、劳务、人才、消费等全方位、多领域协作格局,助力凉山州11个县在“过渡期”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凉山将加快安宁河谷流域综合开发,以推动优势资源深度开发为引领、以做强西昌极核为带动,以促进安宁河流域各县(市)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取向,不断增强安宁河谷经济承载和辐射带动功能、新兴产业引领功能、乡村振兴示范功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功能、南向开放门户功能,建成凉山最具活力的经济高地,打造凉山现代化建设的主引擎。

五彩凉山:资源富集 创新驱动

6月16日,世界第七、中国第四大水电站——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顺利完成72小时试运行,成功并入南方电网,正式投产发电。至此,乌东德水电站按期实现全部12台85万千瓦机组投产发电目标。

6月21日,白鹤滩水电站右岸电站14号机组发电机出口断路器合闸,顺利与电网实现同期并网,这标志着全球首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正式进入并网试验阶段,向着投产发电目标发起最后冲刺。

世界水电在中国,中国水电在西南,西南水电在金沙江,金沙江流经凉山州。凉山是全国清洁能源富集地,“三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犹如三条巨龙,把青藏高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能资源源源不断地送到凉山州,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不可多得的“水能资源王国”。国家在三江干流上规划了14座巨型水电站,凉山州就有9座。凉山州幅员面积仅占全国的千分之六,水能资源却占全国的15%和四川的一半,水能资源蕴藏总量达到7100万千瓦,可开发量达6387万千瓦,相当于三个“三峡水电站”。

2月7日,西昌钒钛产业园区揭牌,距离城区20公里,位于经久乡,占地面积达756.34公顷。作为凉山州四个省级开发区之一,近年来西昌钒钛产业园区通过高新技术和先进工艺延伸钒钛产业链,大力发展钒钛、钢铁、建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通过技改提质增效和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加快建成钒钛新材料产业基地。

4月7日,冕宁县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就共建国家稀土技术创新中心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联合建设国家稀土技术创新中心冕宁区域分中心,全面加强稀土产业合作,促进稀土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凉山州风能资源丰富。近年来,以风电、水电、光伏为主的凉山州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迅猛。早在2015年,国家能源局就批复《四川省凉山州风电基地规划报告》。根据资源条件和消纳条件,最终确定凉山州风电基地规划场址总计121个,规划总规模10.5GW。

截至2019年12月底,凉山州已全面完成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下达的“十三五”光伏扶贫计划,60个总装机13.2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建成并网发电。

凉山水能、矿产等资源富集,是中国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核心区域;光热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发展绿色特色农业的最佳适宜区;旅游文化资源独具魅力,是中国西部最佳阳光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区位优势凸显,是四川南向开放重要门户。

为推动创新驱动引领发展,立足州情实际,凉山将围绕“加快建设国家级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着力提升钒钛磁铁矿、轻稀土氧化物综合利用科技水平,推动攀西经济区转型升级发展;围绕“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引进世界前沿技术、探索发展电解制氢等新兴产业,建设“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