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聚焦凉山丨高光时刻 彝乡百万群众脱贫摘帽共享新生活

2021-07-01 09:08:16来源:四川日报编辑:王云


7月1日四川日报T174版

脱贫后的凉山乡村美景如画。


走上富裕之路的彝族群众在火把节开展民俗活动。


易地搬迁住进新居的彝族群众。


脱贫致富奔小康,彝区群众感恩奋进。

“我们脱贫了,高兴!”2020年11月17日,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村民吉好也求自信地说:“今年所有收入算下来,有8万多元。”

当天,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越西县、美姑县7个国家级贫困县退出贫困县。

至此,四川贫困县全部“清零”。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这一刻来之不易。

凉山由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一跃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由于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凉山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而今的凉山,再次跨越千年,实现了全面脱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凉山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举全州之力克难攻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累计减贫105.2万人,207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禅心 何流 周静(图片由凉山州委宣传部提供)

搬进新居

开启全新幸福生活

坐在昭觉县城城北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中心广场上,看着现代化的小区环境,34岁的吉惹拉布坦言,自己开始适应全新的幸福生活。

吉惹拉布所在的片区共有5个集中安置点,共安置4569户超过两万名群众,是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推动贫困县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在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那些生活在资源贫乏、生态脆弱、灾害易发频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难以有效覆盖等地区的贫困群众,通过传统扶贫手段实现就地脱贫难度很大。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凉山从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入手,从根本上解决他们脱贫发展面临的障碍,切断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地方贫困代际传递,从根本上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历史性跨越。

2020年6月26日,一条3.8公里长的公路修到了凉山州布拖县拉果乡阿布洛哈村的村口。由此,阿布洛哈村成了全国具备通路条件建制村中最后一个通路的村庄。

路通了之后,阿布洛哈村迎来了巨大的变化。家家户户都有了一幢二层小楼。阿布洛哈村也拥有了自己的集体经济,村里修建羊圈,养殖业创造集体收益,这在村里史无前例。

阿布洛哈村通公路,被认为是凉山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它所在的布拖县,是中国最后退出国家级贫困县的剩余52个县之一。

类似的标志性变化,在凉山脱贫县还有很多。它们或大或小,勾勒出了脱贫攻坚带给凉山的变化。

就像一条路把阿布洛哈村连接到了外面的世界,在四川省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最重的昭觉县,当地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改变了全县数万名贫困群众世代延续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凉山州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积极承接国家和省系列支持政策,整合一切资源、集中全部力量攻坚克难、决战决胜。

尽锐出战

蹚出独具特色的脱贫路

2020年初,四川从全省抽调干部奔赴凉山督战,聚焦薄弱环节组建工作专班蹲点。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成为督战重点:“十三五”期间,凉山易地扶贫搬迁35.32万人,占贫困人口总量的36%。只有打好搬迁“下半场”,才能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让搬进新居的贫困户“稳得住”,就业是关键。聚焦“户户有就业”目标,针对凉山州易地扶贫搬迁户建立基础台账,四川从全省层面统筹返岗复工机会和新增公益性岗位,努力消灭贫困搬迁户的零就业现象。

美姑县安置点缺乏建筑工人,督战队立即就近培训贫困搬迁户前往务工;喜德县上千名贫困搬迁户参加集中技能培训后,前往浙江、广东等地务工;昭觉县城安置点附近筹建大型农业企业、彝族服饰服装厂等,为安置点贫困户增加就业机会……一轮轮督战作战,为急需就业的贫困搬迁户找到了新出路。

搬迁新居不会一劳永逸,发展产业才是长远之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贫困搬迁户背靠产业发展的“大树”,脱贫有了长远之策。截至去年8月底,凉山州建成现代农林产业园超过120个,园区内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覆盖率达100%,通过流转土地、合作社入股等形式,辐射带动近3万户贫困搬迁户实现产业脱贫。

决胜阶段,四川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而凉山是四川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在凉山这一阵地上,每一个参与战斗的人、每一个扶贫干部都是主力军。全州上下尽锐出战、全员上阵,蹚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各类帮扶干部1.1万余人,87%的攻坚力量奋斗在最需要的乡村一线,38名扶贫干部牺牲在扶贫一线,124名帮扶队员因公负伤入院,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扶贫英雄赞歌。

今年6月10日至11日,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召开,凉山州脱贫攻坚展览是其中一个重要参观点位。展览以“索玛花开幸福来”为主题,以图文展板、音视频、实物、数据库等展陈方式,讲述凉山州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发生的巨变。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场景,还原了凉山的脱贫攻坚鏖战路。

世界瞩目

凉山脱贫攻坚成果显著

今年6月16日,“行走中国·2021海外华文媒体聚焦凉山脱贫攻坚成果”活动在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启动。来自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美国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25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聚焦易地搬迁安置、教育发展、智慧农业、彝族传统非遗等主题,前往西昌市、昭觉县、喜德县、越西县等地进行采访,通过他们的笔触和镜头,凉山群众生活的变化以及四川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果,呈现给海内外读者。

“这在全世界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希望通过我的报道,让日本受众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脱贫攻坚为当地民众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日本《关西华文时报》副总编辑蒙令华感慨。

脱贫攻坚实践中,凉山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全力攻坚,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取得的6大主要成效;总结出的9项经验做法;探索适合凉山脱贫路径战略战法,让创新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探索出的10大创新举措,被海内外媒体称为扶贫的“中国模式”。

凉山扶贫,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史诗,是一幅壮丽恢弘的时代画卷,将永远定格在世人面前。

全社会参与凉山扶贫 帮扶收获幸福与宝贵经历

2016年8月以来,佛山市按照中央和粤川两省党委政府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有关部署,切实抓好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各项工作。近4年来,佛山市累计向凉山派出48名党政干部、360名专业技术人才,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4.38亿元。

这仅是参与帮扶凉山的力量之一。“扶贫是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一份骄傲,更是一次磨砺,帮扶工作收获幸福,也留下宝贵经历和浓浓情谊。”6月21日,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总结大会召开,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选派布拖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曹宇说。

时光是最伟大的见证者,忠实地铭刻着每一名帮扶干部的足迹……

3年前,省委在同一个会场召开会议,统筹选派5700余名干部组成综合帮扶工作队驰援凉山。3年来,综合帮扶队员展现了连续作战、不胜不休的顽强意志,展现了知重负重、遇难克难的担当精神,也展现了甘于奉献、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

在凉山,综合帮扶工作队坚持一手抓扶贫济困,一手抓扶优做强,大力培育发展富民产业,布江蜀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涪昭现代农业产业园、越西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现代产业园区相继建成投产,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突破8800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产业,正在把凉山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凉山坚持自身发力和向外借力相结合,汇聚凉山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2016年以来,组织各社会帮扶力量到凉山开展社会扶贫活动,州级及以上帮扶单位和爱心企业、人士捐助,累计协调到位各类帮扶资金85.06亿元,以物折资11.04亿元,帮助引进资金54.54亿元,召开各类帮扶工作会议13874次。

先后获得中央机关定点扶贫资金6.29亿元;东西扶贫协作到位帮扶资金27.46亿元;省州县三级定点帮扶单位投入帮扶资金12.15亿元;省内对口帮扶贫困县投入帮扶资金9.7亿元,以及中国三峡集团帮扶资金18.3亿元等各项援助资金。

除此之外,凉山规划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劳务培训、产业开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类帮扶项目8991个,各级领导赴定点扶贫地区考察调研35.31万人次。

据了解,凉山强力推进统一战线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中国光彩事业凉山行”“万企帮万村·光彩凉山行”“助力凉山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助力美姑脱贫攻坚”等重要活动,民营企业累计为凉山脱贫攻坚公益捐赠0.96亿元。省内外民营企业和商(协)会556家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帮扶846个贫困村,支持款物3.96亿元,实施项目2097个,惠及16万多名贫困群众,安排贫困家庭人员定向就业扶贫支付工资29亿元。积极争取省委支持,2018年从全省各地各部门选派5700多名综合帮扶干部驰援凉山,他们牢记重托、不辱使命,迎难而上、奋发有为,书写了八方支援、团结互助、共克深贫的时代华章。

目前,为期三年的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已完成了历史使命,接下来将转入驻巡结合持续帮扶的新阶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