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纪律作风护航凉山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2020-09-11 10:28:57来源:四川日报编辑:王云

9月9日,凉山州布拖县九都乡纪委书记海来曲体一早就来到达觉村,对该村扶贫工程进行监督。

同一天,在西昌市,省纪委监委组织召开贫困县纪委书记座谈会,进一步安排部署现阶段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凉山州17个县市纪委书记悉数参会。

决战就必须拿出决战决胜的决心。此时此刻,这幅省、州、县、乡纪检监察力量合力冲刺脱贫攻坚纪律作风保障的画卷令人欣喜。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省纪委监委和凉山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同心协力,紧紧围绕收官全胜目标,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有力护航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本报记者 陈松 何勤华

监督检查中活跃着各级纪检干部身影

“喜德县米市镇来呷村通村路面损毁严重,贺波洛乡瓦吉村集中安置点猪圈建设进度缓慢……”3月底的一天,省纪委干部深入喜德县偏远乡村,不打招呼、随机走访,查找并反馈该县脱贫攻坚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喜德县连夜对照问题提出整改方案、逐一分解落实,限期整改到位。

为夺取四川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全面胜利,省纪委监委于3月下旬成立作风保障工作专班,组成3个工作组,进驻大凉山深处,以真督实导帮助解决具体问题,以作风攻坚助推脱贫攻坚。

5个多月来,工作组现场察看项目近500个,通过聚焦项目进度、工程质量等情况,共发现项目建设类问题97个。同时,工作组入户到人,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回应群众呼声。目前,工作组已推动解决相关问题241个。

“盯紧扶贫项目和资金,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扶贫领域和贫困户身上,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凉山州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9年7月,凉山州在全州17个县市启动“明目行动”,对扶贫领域工程项目进行全面清理。

为有效解决扶贫项目实施监督乏力问题,“明目行动”开展“三盯”“三公开”,即紧盯县里的权、乡里的情、村这个点,督促扶贫项目、资金等信息在县、乡、村三级公开。通过公示栏、网站、“村村响”等多渠道,凉山州已推动今年以来的资金项目实时公开等相关公开,基本实现公开规范化、常态化。今年的“明目行动”中,州纪委监委发现“大量工程项目长期未验收”。为此,州纪委监委专题向州委汇报,专门进行调度,督促推动限期验收,消除这一重大隐患。

数据显示:两轮“明目行动”共清理项目4.2万个、涉及资金736亿元,督促解决质量、进度等问题1.2万余个,清退财政资金4.4亿多元,督促整改乡村公路1013公里、安全住房7728户,清出了明白账、放心账。

以有力惩处坚决打消“捞一把”的念头

3月30日,一则由凉山州纪委监委发布的布拖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曲木黑沙“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消息在该县引起热议;4月,曾经担任布拖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后转任四级调研员的卢雄又因涉嫌违纪违法被查处。两人都是倒在扶贫项目上。

布拖县连续两任交通运输局局长的落马,彰显出凉山州坚决惩治扶贫领域贪污腐败的决心和信心。

脱贫攻坚以来,凉山州始终保持惩贪治腐的高压态势,突出重点减存量、零容忍遏增量。今年,凉山州纪委监委又对州、县两级2016年以来的问题线索开展“回头看”,重点线索提级办理、牵涉面广的线索交叉办理。全州查处扶贫领域问题358件555人,党纪政务处分201人、组织处理357人、移送司法机关7人,其中查处科级以上干部237人。

在坚决斩断伸向扶贫领域黑手的同时,凉山州更加注重发现背后的制度、监管等方面漏洞,进而对症下药规范项目实施、完善资金管理。州纪委监委向11个州级重点部门“点对点”发出规范管理提醒函,督促完善机制防控风险,先后制定《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的意见》等一批制度,着力解决“牛栏关猫”的问题。

紧盯“疲劳综合征”

激发干部接续奋斗热情

因未经培训就对500名农民工发放技能培训合格证,越西县纪委监委对该县农民工技能培训中心一干部给予纪律处分;因未到验收项目现场就虚假验收合格,普格县某乡干部受到纪律处分。

两个案例,管中窥豹。在凉山州看来,要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必须以干部队伍过硬的作风来保障。他们聚焦扶贫领域盲目安排、过度留痕、文山会海及“疲劳综合征”“大概先生”等问题,抓实抓细抓常作风建设。

布拖县对人到一线等同于工作做了、安排部署等同于工作落实了、表态坚决等同于结果可信了的“三个等同于”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进行坚决治理。今年以来,该县74名党员干部因工作不力被调整撤换,其中包括7名乡镇党委书记。

针对工作中表现出的“疲劳综合征”,凉山州再次喊响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坚持严管与厚爱两手抓。今年以来,金阳县紧盯干部在紧要关头的精神状态、干事激情和工作实绩,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优秀干部28名,从素质过硬、表现突出的驻村干部中遴选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3名。越西县成立3个作风纪律督查组,紧盯“疲劳综合征”,约谈、提醒“不在状态”的党员干部,激发出基层干部接续奋斗的热情。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