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宁复兴镇建设村:产业兴、家庭富、村人和

2019-10-28 16:35:3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云

 

/items/201910/19102816325330600010C068.mp4
scolplayer视频播放器

 

四川日报凉山全媒体中心记者 王云 周静 何勤华 杨正飞

塑料大棚里,一笼笼葡萄架横齐竖直,藤蔓规矩地固定在架子上。架子上部,绿中泛黄的叶片茂盛密实,叶片下,错落有致挂满成熟的葡萄,殷红闪亮的果子鲜艳饱满、晶莹剔透。

冕宁县复兴镇建设村1组村民王优、苏玉秀夫妇在棚里忙碌着,他们将葡萄用剪刀剪下来,轻轻摆放在篮子里。在果实累累的大背景前,他们辛勤劳作的身影,便是一幅挥洒自如的田园画,画中人的表情富足而安详。

10月24日,田间地头这一幕,进入四川日报凉山全媒体中心记者的镜头。

“这么多葡萄,往哪里卖?”记者问。

“这个不愁,5万元订金都揣兜里了!”

王优告诉记者,他家种的11亩克瑞森葡萄早已被辽宁商家全部订购,已收到5万元订金,陆续采摘成果后会分批付款,好的每斤卖到七八元以上,次果便宜一些,平均下来每亩收入5万元左右,年收入60多万元不成问题。“我们家还不算多,有的村民种30多亩,收入100多万元呢!”

王优一边剪收葡萄,一边与记者拉起了家常。他们已种葡萄7年。每年3月,葡萄开始发芽他们就开始劳作,捆枝条,施肥,短尖,修枝等,一天天的“梳理”中,叶片从翠绿变成墨绿,果子从青涩的小颗粒舒展为吹弹可破的成熟甜果,10月中旬开始出售,卖到年底便完成了一年的耕耘。无需请帮工,夫妇俩自己拾掇,仅这一项就有六十万元的收入。另外,“每个建设村的人都还有固定的财产性收入,就是家里无劳动力的人,按入股土地的数量,每亩都有2000元的分红。”

揣着这些收入,加上村里发放的米面鱼肉等节日福利,还不算孩子在外工作的收入,不仅能过个丰盛的春节,一家人的生活都绰绰有余了。

“我们还有‘春晚',还有抓鱼、拔河等比赛,可好玩儿了!所以,我们村里很少有人赌博、斗殴,大家安居乐业。”

“你们生活真是幸福啊!”面对记者的赞叹,苏玉秀忙解释,“以前可不是这样!”

苏玉秀告诉记者,他们以前只有坡上很少的土地,种点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收成不好,勉强够一家人吃饭,哪里想过会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是村两委带领我们慢慢发展起来的。给我们扩大了土地,搭起大棚,刚开始我们心里没底不敢种,村上请技术员培训,手把手教会我们技术,后来又通过网上平台联系大老板来收购,用‘包园’的办法,全园葡萄分批由一个老板全部收购,我们只用专心干活就行,不用操心销售这些事。”

王优和苏玉秀都是普通农民,他们家常里短的叙述中,反映出如今他们幸福的生活状态和对幸福生活感恩知足的朴素情感。

在与建设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朱宗虎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该村种植大棚葡萄的有86户,共种植了420亩,目前进入盛产期60亩,预计今年总收入395万元,销售商以成都、重庆的客商为主,还有辽宁等地慕名而来的客商前来订货。

据了解,近年来冕宁县复兴镇建设村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探索实施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土地、资金、产业‘复合’流转,集约化发展‘现代农业+村办企业 +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模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村483户、1800多人,201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万元。

过去的建设村是“前面荒滩,后面荒山,有女不嫁峡口湾”的困难村。

如今的建设村,生活富足,设施完善,别墅林立,山环水绕,地平田肥,瓜果飘香,是大家公认的全省最美乡村。

而下一步,已有的420亩葡萄会逐渐进入盛果期,4年时间将全部达到丰产期,并且,该村还将扩大种植规模500亩,到时,近千亩葡萄的收入将达到千万元。

这还只是建设村诸多产业中的一项葡萄种植产业,反映出的也只是建设村民生活的一个缩影。

用好用活中央强农惠农新政,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才是建设村的总目标。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