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视频| 归来·凉山少年②:惊艳央视的彝族女孩:要做下一个吉克隽逸

www.scol.com.cn (2019-03-15 10:53:32)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王云  

编者按

大凉山的这个春天,油菜花开得格外艳。

曾一度失学辍学的凉山少年,正背上久违的书包,欢快地穿过开满金色菜花的田野,回归到那座承载着希望和梦想的校园。

一个都不能少!凉山明确:今年春季开学前,失辍学儿童少年全部劝返复学。

这个开学季,我们走近归来的凉山少年,走进他们的故事和梦想。

 

/home/img/file/20190315/20190315110129_8279.mp4
scolplayer视频播放器

 

川报观察记者 余如波 吴浩 摄影 李向雨

一头,是凉山州布拖县特木里镇中心校;另一头,是位于城郊光明村的家。

周日,上学;周五,回家。13岁的彝族女孩安么木扎用歌声串起她生命最重要的两端。

这是最惬意的30分钟。木扎穿过种满土豆和荞麦的田野,越过潺湲溪流,马尾辫在脑后跳动,歌声回荡在大凉山的暖阳里:有《带我到山顶》,有《淋雨一直走》,也有《You Raise Me Up》……

这是小木扎一个人的舞台。两年前,她曾带领15名彝族小伙伴,在央视《出彩中国人》用彝语歌《不要怕》惊艳全场,撒贝宁为她的嗓音连连点赞:“空灵,干净,直达心灵!”

那时起,木扎就种下一个音乐梦——有一天能成为吉克隽逸那样的彝族歌手。

“先要考上大学,就四川音乐学院啦!”3月12日,面对记者,这位特木里镇中心校五年级七班的彝族姑娘定下一个小目标。

 

央视舞台上,她把歌声"扎进人们心里"

风起了,雨下了,荞叶落了,树叶黄了……不要怕,不要怕…

——瓦其依合《不要怕》

2014年,年仅9岁的木扎和60多名彝族伙伴,离开布拖县,在社会公益人士帮助下,远赴武汉一所爱心人士创办的公益机构念书。

他们的故事引起央视关注。2017年,该机构受邀参加《出彩中国人》,为此,还专门成立了彝族娃娃组成的合唱团。

木扎试唱时,大家的耳朵一下子被抓住了。老师从声音里捕捉到了天赋,鼓励她“放开一点”“再放开一点”,木扎唱得一遍比一遍好。

时隔近两年,她仍记得自己登上央视舞台领唱《不要怕》的那一刻。

那天,木扎从未如此紧张过,手心全是汗,甚至在舞台上说错了话。“我向大家介绍,这首歌的彝语意思是‘不要怕’,翻译成汉语是‘阿杰鲁’,刚好说反。”

老师也很紧张——这群没任何舞台经验的大凉山孩子,排练时从来没整齐发挥过一次,他们担心临场会出现各种状况。然而,灯光一打,音乐一起,孩子们一下子就“进入状态”了,优美的彝语唱词流淌而出:“风起了,雨下了,荞叶落了,树叶黄了……不要怕,不要怕……”

最后一声“阿杰鲁”唱罢,现场嘉宾难掩兴奋。撒贝宁说,孩子们的声音“空灵,干净,直达心灵”;黄豆豆说,尽管在演播厅里,却能听出歌声在大山里回荡的感觉;蔡国庆询问了木扎的姓名,开玩笑说她的歌声“扎进了自己心里”。

走下《出彩中国人》舞台,从来没有过什么梦想的木扎,第一次开始憧憬未来:成为一名歌手。“就像我崇拜的吉克隽逸姐姐一样,今后我也想唱着歌走出大凉山。”

 

“唱歌,是一分天赋和九十九分努力”

淋雨一直走,是一颗宝石就该闪烁。人都应该有梦,有梦就别怕痛。

——张韶涵《淋雨一直走》

“唔吔哎,带我到山顶;唔吔哎,美丽的村庄……”

每周二和周四,是特木里镇中心校合唱团的排练日。最近,琴房内总上演相同的场景:音乐老师钢琴伴奏,木扎主唱,大家一遍遍练习《带我到山顶》。

2018年5月,因为武汉的公益机构教学资质问题,木扎等彝族少年回到特木里镇中心校。学校把有点音乐底子的同学集结在一起,组建了一支合唱团,丰富学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在央视“出过彩”的木扎,当仁不让成了合唱团的“台柱子”。

“台柱子”是苦练的结果。在学校,老师们特意给她“开小灶”,教授了不少声乐知识和演唱技巧。“办公室旁边有一间空房子,老师在那里示范,我拿着话筒唱,他们再纠正,还录下视频让我回去对照练习。”

每天早晨六点过,很多同学还在梦乡,木扎便早早起床练声。上体育课、午饭后的休息时间、晚上回到寝室,甚至是刷牙的时候,她都会小声地哼唱。

练高音的时候,经常有同学笑话木扎“唱得像鬼一样”,起初她觉得很难受。“后来老师说,唱歌是一分天赋,九十九分努力。”木扎定了心,不再理会。

坚持再坚持,木扎觉得自己进步很大。“以前唱高音用嘴喊,大白嗓。学到技巧之后,就像有一股气流从鼻腔到额头再到头顶,一下子变得很简单。”

 

追梦音乐的路上,读书劲头比唱歌更足

You raise me up so I can stand on mountains. You raise me up to walk on stormy seas.

——西城男孩《You Raise Me Up》

不过,在唱歌这件事上,木扎和父亲安拉伍此前却没什么共同语言。

她的亲生父母很早离异,继母为她带来了三个弟弟妹妹。安拉伍长年忙于做农活、打工养活一家,日子过得紧巴巴,哪有功夫关注女儿的精神世界。

木扎从小觉得,爸爸是个性格内敛甚至有些“冷漠”的人,“每天总是板着脸”。就连自己上了央视,左邻右舍纷纷夸赞,安拉伍也从没当面夸过她。

木扎时常觉得委屈,直到有一次,她意外发现,爸爸躲在村子里大家晒太阳的空地上,一个人拿着手机偷看自己的演出视频,脸上写满了骄傲。

她这才明白,爸爸并非不关心自己,只是他不善于表达,更是希望女儿不断追求更好。

去年,从武汉回到布拖的第一个完整学期,木扎考了班级第4,语文是全年级第一。“还要加把劲,要想考上川音,这样的成绩还不够啊。”木扎心里盘算着:要把晚上、周末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要让自己读书的劲头比唱歌更足……

她还学会主动为父亲、为家庭分担。过去,木扎回家总是很少说话。现在,她开始主动帮忙做饭、做农活、喂猪,给弟弟妹妹们辅导功课。

“如果我要当歌手,你打算怎么支持?”“当然全力支持啊!”“一言为定!我要好好学习,你也要说话要算数哦!”木扎调皮地向父亲吐了下舌头。

合上刚刚做完的作业本,木扎打开手机上的K歌软件,歌声又在院子里荡漾开来:“长大以后,我只能奔跑;我多害怕,黑暗中跌倒;明天你好,含着泪微笑……”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