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四川日报》刊发《凉山州西昌市建昌古城 古城在传承保护中焕发生机》文章,关注西昌市启动建昌古城保护更新项目,以建昌古城历史文化为基底,结合古城街巷文化特色,通过文物修缮、修复或重建,恢复建昌古城明清特色建筑原真性风貌,将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相结合,重现600多年前的历史风貌。
5月21日《四川日报》报纸截图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锐 何勤华 凉山观察 李思行
5月10日,记者来到凉山州西昌市建昌古城。行走其间,不仅能感受到这里的厚重历史,更有在传承中焕发的生机。
2021年,西昌市启动建昌古城保护更新项目,以建昌古城历史文化为基底,结合古城街巷文化特色,通过文物修缮、修复或重建,恢复建昌古城明清特色建筑原真性风貌,将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相结合,重现600多年前的历史风貌。
“西昌建昌古城展现了它的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山川之美。”西昌市文物管理所原所长、研究员马玉萍说,在建昌古城可以看到泸山、邛海,形成了“上有古城,下有邛海”的文旅发展新格局。
600多年的古城古韵悠长
穿过繁华的西昌城区,记者来到建昌古城大通门。这里是建昌古城的南门,明代建昌卫的四大城门之一,1992年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据不完全统计,建昌古城文物分布多达2400余处,古遗址、古墓群、古石刻、岩画、古建筑遍及全城。明代文学家杨升庵、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清代侍郎查俭堂以及近现代教育家黄炎培等都曾在建昌古城留下墨迹。
2021年下半年,西昌全面启动建昌古城保护更新项目,整体性推进建昌古城复原建造。项目分两期建设,围绕“保护历史文物、提升城市品质、消除安全隐患、文旅融合发展”目标,融合“展、学、商、娱”,重塑老城区历史文化风韵。
在马玉萍的带领下,记者沿涌泉街北行,在58号张家大院门前停了下来。这是属于清代晚期典型、传统的土木结构四合院,是建昌古城中极具特色的古民居历史建筑。历经百年风雨,从建筑布局和留存下来的花窗、驼峰、门龙等部件中,依稀能看出当时大院主人的殷实富足。这条街上的豆芽井,也颇具特色,这里的居民用豆芽井的水洗涤、磨浆、泡茶、做饭,生发豆芽,数百年来生生不息,所生豆芽鲜爽脆嫩。
漫步建昌古城,“九街十八巷”仍保持着明代布局,以四牌楼为中心,向四方辐射。记者来到吉羊巷,巷内清澈的小溪自北向南潺潺流淌。马玉萍说,建昌古城的这些街巷紧密相连,巷内有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以及小巷里说不尽的故事。
保护更新让历史文化“活起来”
沿着大通门进入古城,城墙上的几棵参天古树映入记者眼帘,古树根已经深深地扎在城墙里,树冠郁郁葱葱。游客孙佳在这里和古树留影。她说,古树独具风姿,点缀出别具一格的风韵。
“在建昌古城里慢慢行走,可以感受这里的历史古韵,还可以品美食。”游客张仕珍说,西昌她来过多次了,每次都让人流连忘返。当天,她和几位亲人还到邛海湿地游览。
府街、吉羊巷、马骀故居、黄家巷、太子巷……今年2月4日晚,建昌古城历经两年多的保护更新,在新春佳节到来前开城迎客。现代美术馆、唐卡博物馆、马骀纪念馆、传统民俗展览馆、国家级和省级非遗展示馆……让这座古城的历史文化“活起来”。
2022年11月,建昌古城一期保护项目开街。2023年3月,建昌古城被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提升,文旅品牌初步建立。
现在,建昌古城为游客提供多种体验、服务和产品,让历史建筑既保持风貌特色又符合现代生活需求,实现古城业态良性循环,成为环境优美、业态丰富、文化多元的全新文旅街区。
作为西昌的重要景点和文旅新名片。建昌古城今年“五一”假期的“文旅消费嘉年华”主题活动,为八方游客带来了一场文旅盛宴,共计接待游客39.19万人次。2022年11月至2024年5月10日,建昌古城接待游客约1780万人次。
扫一扫,跟随镜头游览建昌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