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土专家”高原林下种出“致富菌” 让雪山变金山

2020-09-16 14:45:5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云

周劲涛 四川在线记者 何勤华

“今年3月,1.5亩的羊肚菌就卖了近2万元。”近日,说起羊肚菌,木里县博窝乡坑古村村民金昂次尔说,都靠周书记。

“周书记”名叫周大顺,是县维稳办主任,坑古村第一书记。自脱贫攻坚以来,他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深山,自主研发,取得“高原林下野生羊肚菌不间断出菇”实验成果,牵头建成全省第一个由驻村工作队牵头、“实验基地、生产基地、育人基地”一体化运行的脱贫攻坚产业园区,先后共指导村民种植林下羊肚菌200多亩,2019年实现种植户户均增收11000多元。

村民们都说,“跟着他,挣钱有搞头!” 金昂次尔说,是周书记帮自己找项目资金作为本钱,去年12月下种后,他随时来地里,手把手教自己如何管理、如何洒水。

周大顺曾在基层工作21年。2016年,44岁的周大顺回县里任县维稳办主任。为响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号召,有着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周大顺,又到偏远贫困村去做帮扶工作。

经过一番调查,周大顺发现博窝乡的海拔气候和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非常适宜羊肚菌等高山菌类的生长。可人工菌种成本太高,群众普遍承受不起,更别提规模种植生产了。

为了给村民找到脱贫路子,周大顺不服输。不懂就学,他从细胞是什么开始,恶补培养基制作、菌丝观察,一点一点地啃“硬骨头”,常常夜不能寐。没有实验室,就自己动手搭。他把厨房改造成实验室,牛圈改成了菌种培养室,连群众丢弃的锅炉也拼装成“灭菌装置”。一堆奇形怪状的设备引来村民围观。

寒来暑往,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周大顺独立完成了羊肚菌菌丝提取培养、菌种研制、种植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技术攻关。随后,由他摸索试验的仿野生羊肚菌种首次试种成功,村民们惊喜地发现,使用周大顺研发的菌种和营养袋,每亩地栽种羊肚菌只需2600元,与外地购入相比足足节约了一半的成本。2018年,由周大顺命名的“博念香1号”正式进入试种、提炼和驯化阶段。

博窝乡在木里县最北部,距离县城280公里。在一般人眼里,海拔4000多米的高寒山区躲还来不及。但在周大顺看来,只要掌握了高山菌类生长规律,皑皑雪山也是群众致富奔康的金山银山。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村民稳定收入,必须走规模化生产的道路。2019年3月,在各方努力下,四川省第一个由驻村工作队牵头、集“实验基地、生产基地、育人基地”一体化运行的脱贫攻坚产业园区——博窝乡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园区正式投入使用。

试种期,群众不敢参与,周大顺就手把手带着贫困群众干,他还设立了2万元创业基金,鼓励致富带头人种植羊肚菌。

园区很快实现仿野生羊肚菌种的规模化生产,当年试种的夏季反季节羊肚菌30亩和林下仿野生反季节羊肚菌70亩,实现经济效益15万元。园区的种植面积很快扩大到200亩,研制生产的菌种和营养袋不仅自给自足,还能向县内各个高山乡镇销售供应。

为了留下一支“永久牌”的技术队伍,周大顺带头在村民中培养徒弟,倾囊相授。先后带出4个技术主力,3个生产骨干和12个菌种接种人员,这些人成了村里的核心创业团队,个个掌握了羊肚菌、猴头菇、香菇菌种配方实验和园区管理技术。大徒弟、村民苏朗偏初不仅完全掌握羊肚菌菌种生产和种植技术,还成了坑古村党员示范带头人。

2018年,周大顺获得凉山州脱贫攻坚个人创新奖获得者,带领的博窝乡坑古村驻村工作队2019年被评为全州“十佳驻村工作队”。在县城的家里,他总是坐不住,他说,村里事情还多……

(图片由州委组织部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