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智慧生活带进村里 农民网校让彝族老乡成网络达人

www.scol.com.cn (2018-12-14 17:17:01)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王云  

■四川日报凉山全媒体中心记者 罗加山 江艺

/home/img/file/20181214/20181214172005_7288.mp4
scolplayer视频播放器

    “农民网校的老师教会了我认数字,用手机打电话。”昭觉火普村的阿勒里嘎大爷今年75岁,用他的话说,农民网校改变了他的生活,每当想起在外地打工的儿女,就给他们打个电话去。

12月14日,四川农民网校在凉山州昭觉县火普村、三河村举行了集中开班仪式。

“农民网校的建立,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在脱贫攻坚中的先导力量和驱动力量,着力弥合贫困地区的‘数字鸿沟’,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昭觉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敏告诉记者。

据了解,昭觉县已经在特口甲谷村、火普村、三河村三个村成立了农民网校。其中,火普村的农民网校总共有265名学员,平均每月集中学习1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具体上课时间根据农时农事灵活安排。

在火普村网校里,不大的房间墙上贴满了培训学习管理制度、师资队伍建设、培训计划等各种制度。网校采取集中培训、定点教学、上门服务、公益辅导等方式,对村民进行手机、电脑、网络等基础知识培训,并提供相关服务。由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省综合帮扶队的队员担任教师,通过对学员集中培训,逐步提高大家用网技能。

“你看,网上这个刺绣好漂亮,我也要试到做一个,肯定受欢迎!”37岁的村民朱各各一边操作着手机一边与同学相互讨论着。

据省网信办工作人员张涛介绍,开办农民网校,旨在通过培训,让村民熟练掌握微信、QQ聊天、网上阅读、网上购物等基础性用网技能,能够进行种养、就业等网络知识查询,以及基础医疗、农技连线等网络运用,逐步建立“县-乡-村-组”专家与村民互动对接的学习机制。

“这个视频很有趣,我普通话不是特别好,这个视频用彝语让我们了解国家大事,通过农民网校,我已经会使用微信朋友圈了,我打算在网上卖我家的土豆。”57岁的吉地尔子说起网络带来的便捷赞不绝口。

据了解,彝语版全会小课堂系列短视频由四川日报、川报观察客户端联合针对四川彝族地区制作的短视频网课,通过动画形式生动解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是向老百姓宣介省委战略部署的生动形式。

“语言是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当地部分老百姓因为语言不通,无法了解政策或者时事。但通过翻译本民族语言,通过他们熟悉的语言,能够更好的让当地的老百姓从内心从情感上产生的共鸣。也能够产生对文化的认可,从而也增加了受众人群。视频所传达的理念也能更深入人心。”彝语小课堂是由凉山广播电视台翻译制作的,据副台长加拉巫沙介绍,当时翻译这个视频的时候选用的是彝族母语之乡——喜德县的彝语发音。

据了解,彝语版全会小课堂系列短视频还将通过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向网校专区投放,下一步还将上线更多主旋律小课堂产品,为当地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