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罗向明 何勤华
10月底的大凉山,已然冰雪千里。
临近彝历新年,滚滚雅砻江绝壁上,菠萝村的彝族老乡们正盼望着亲人“吉克书记”再次来村里看看,看看新路,看看新家,看看圈里成群的羊儿,看看家家户户准备的年货……
两年多来,被村民称为“吉克书记”(彝姓吉克多翻译为陈)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委副书记陈忠义,6次走进这个距离德昌县城70公里的极度贫困村,与乡亲们一起“问诊把脉”脱贫攻坚。他不在村里的时候,乡亲们都想他念他。
巍巍大凉山,山有多高,路就有多远。
从2016年2月调任凉山州委副书记,分管脱贫攻坚,陈忠义累计在深度贫困地区工作370天,行车75800公里、徒步1700余里,走访104个县级贫困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1160户。
坚持身在一线、心在一线、干在一线——靠一双双牢实的胶鞋,陈忠义用脚步丈量大凉山脱贫攻坚之路,也走进了群众心窝。
“不知百姓冷暖,百姓心里怎会有你?”
在陈忠义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凉山州地图,地图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圈满了红色小点,这是他已经走过的村。
地图上的咫尺距离,很多地方要走上1天才能到达。
“陈书记穿起一双胶鞋,脚力一点不比我们当地村民差。”冕宁县新兴乡咕噜沟村支部书记蔡春华,还记得2016年陈忠义第一次到村里来的情形。
到咕噜沟村,车行只能到达山脚。从山脚到村里,15公里,海拔垂直上升1000多米,只有一条在泥石流冲刷沟里踩出的小路,路面不足两尺宽,呈“Z”字形上升,路上的石子像长了牙齿,硌得脚痛,个别路段还需要手脚并用。
陈忠义和村民们爬了4个小时才抵达村口。当看到眼前一幢幢低矮原始石板房,听说村里至今不通水、不通通讯,有太阳的时候靠光伏发电才能照明时,陈忠义陷入沉思中。
“事非经过不知难,当自己亲眼看到,仍有不少彝区群众生活在交通条件极差、生存环境恶劣的大山深处,居住在低矮破旧、阴冷潮湿的土坯房里时,每次我都忍不住流下眼泪。”于是,无论大凉山的路有多远,陈忠义坚持要“走”到群众身边。
到木里县古苦村,搭着村民的摩托进去;到盐源县马斯洛村,坐木船过河,在骡子上颠了6个小时;到哈洛村,泥泞里蚂蝗太多,一边赶路一边往脚上擦自治土方“白酒加花椒水”……
两年多里,陈忠义穿坏了4双胶鞋,走遍了全州最偏远、最艰苦、最贫穷的49个国扶办监测点极度贫困村、120余个县级极度贫困村。
“感觉这两年把一辈子的路都走了。”经常陪同陈忠义下乡的凉山州委办公室工作人员邹河旺感慨。
“不走到百姓身边,不知百姓冷暖,百姓心里又怎么会有你?”陈忠义经常对扶贫战线的同志说这话。
这一路走来,虽历经风雨坎坷,然大凉山群众更多举动很多故事更令陈忠义感动至深、难以忘怀。
“悬崖村”还是藤梯的时候,陈忠义去调研。一位村民用一条绳子,将一端紧紧系在陈忠义身上,另一端紧紧系在他的身上,爬上悬崖。“那一刻,深深触动了我的灵魂、打动了我的内心,让我深切感受到了,群众与党同心同行,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鱼和水’‘血与肉’般的亲情。”
“每一户老百姓反映事,都是大事。”
陈忠义的工作日志显示,两年多里,有一半都在最基层跑。
可在一次民主生活会中,陈忠义还是自我批评:“有时候一天走的村太多了,有走马观花之嫌。”
邹河旺记得,2017年2月23日,他跟着陈忠义去了布拖县特里木镇四且村、乌科乡洛作村、觉撒乡博作村、拖觉镇亚河村四个村调研脱贫攻坚项目建设,下午又赶到昭觉县大坝乡特洛村、日哈乡甲布拉莫村、特布洛乡甲租居坡村,一天跨两个县7个村。
“实际上,那天从早上7点半出发,一直到晚上11点才休息。每到一个村,都要详细了解情况,解决实际困难。”
在昭觉县特布洛乡谷莫村第一书记罗雅宏印象中,陈忠义每次到村里都穿着一双胶鞋,对老百姓不摆架子,走村入户和大家坐在一起拉家常。
“他爱算账,今年种些什么农作物?养殖有些什么?大概收入会有多少?明年还有哪些增长点?都一一和贫困户算。”
曾任喜德县里柯惹村第一书记的杜光鹃,也见识过这样的“走马观花”。里柯惹村海拔超过2000米,属极度贫困村,村里常住人口均为贫困户。
2017年11月4日下午,里柯惹村下起了大雪,陈忠义再次来到村里,连续走访了四户贫困户,记下每户遇到的具体情况;夜晚在农民夜校为村民和党员讲党的新政策;入睡前,还特别询问村干部,群众温暖过冬的落实情况。
随后,在陈忠义的协调下,里柯惹村村民集中反映的没有光纤、通讯信号、生产用房等问题逐一得到解决。
杜光鹃一直记得陈忠义说过的一句话:“每一个百姓反映地问题都是大事,只有沉下心来、俯下身子,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一件事一件事抓落实,一个堡垒一个堡垒去攻克,脱贫攻坚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一件事一件事抓落实,一个堡垒一个堡垒去攻克——菠萝村19.8公里的通村路全程硬化,贫困户李你坡家搬进了彝寨新村,被评上了“四好家庭”,还搞起山羊养殖成了养殖大户;咕噜沟村通了水和通讯,村民们开始种植中药材及核桃、花椒等经济作物,通村道路正抓紧硬化……
“时代赋予使命,我们就要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行的路越远,淌过的河越多,陈忠义越发感到肩上的脱贫攻坚担子更重、责任更大。
担子重。
2016-2017年,凉山州累计退出贫困村954个、脱贫25.3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15%降至11%。截至2017年底,凉山州94.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仍有49.1万人尚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仍然高达11%。全州2072个贫困村中仍有1118个尚未退出,占到全州行政村总数的29.85%;11个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仍然高达19.1%。
“当前是彝区群众最需要我们的时候,不敢丝毫懈怠,我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陈忠义感叹。
2017年8月8日一早,陈忠义正陪同省烟草局工作组在普格县特补乃乌村开展结对帮扶,突然听说荞窝镇耿底村凌晨6点突发泥石流,造成多人伤亡、失踪和重大财产损失。
得知消息,陈忠义第一时间调转车头,火速赶往受灾现场,组织开展应急抢险救援。直到第二天中午,最后一名失踪者遗体找到,现场清理工作结束他才离开。
当天下午,在回西昌的路上,陈忠义感觉非常疲倦,突然晕倒在路途上。在得到及时抢救苏醒后,医生和同事都劝他好好休养一段时间,他只说了句“颈椎老毛病”后,又回到了办公室。
因为“感到时间不够用“,两年多来,陈忠义经常在节假日,夜以继日地奔波在路上。
责任大。
“脱贫攻坚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凉山州千千万万党员干部奋战在一线,我只是他们中的一个代表。基层干部这种不胜不休的信心和决心,给足了我们决战决胜的信念和力量,也让我更感觉到责任更大。”陈忠义感叹,脱贫攻坚不苦不累,那是假话,但“作为一名党员,党的干部,能为赶上这个大时代,亲身参与到脱贫攻坚这样可以载入史册的事业,也是自己人生的一大幸事,再苦再累也值得”。
在凉山脱贫攻坚战线上,流传着一名基层干部写的小诗:有这样一条路/通往大山深处/通向人民的幸福//这条路不管多少荆棘、多么崎岖/我们都将坚定地走下去//为了脱贫攻坚的誓言/为了全面小康的承诺/再累也不说累/再苦也不言苦。
“不脱贫,不回(西)昌”——在金阳县土沟乡日克地村驻村工作队作战室里,挂着这样一幅标语。陈忠义对此印象深刻,“时代赋予使命,我们就要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