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聚焦丨凉山:乡村振兴绘出高质量发展篇章

2022-05-27 10:33:52来源:四川日报编辑:王云

5月27日,《四川日报》整版刊发《凉山:乡村振兴绘出高质量发展篇章》,聚焦凉山将抢抓过渡期战略机遇,坚持“清单制”工作法等八项工作,积极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让脱贫成果更巩固、乡村发展更美好、群众生活更幸福。

5月27日《四川日报》截图


凉山努力走出全面脱贫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近日,西(昌)香(格里拉)高速公路木里支线建设推进座谈会召开,全长36公里的西香高速公路木里支线有望在今年9月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木里到西昌市的路程将缩短到170多公里,时间缩短到2小时左右,将有效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去年以来,凉山深入践行脱贫攻坚精神,坚持“35333”工作法,念好“防促增固强”五字诀,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

凉山将抢抓过渡期战略机遇,坚持“清单制”工作法,抓好抓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巩固提升、产业就业等八项工作,努力走出全面脱贫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新路,积极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让脱贫成果更巩固、乡村发展更美好、群众生活更幸福。

□禅心 何流 王荣升(图片由凉山州委宣传部提供)


面貌一新的冕宁彝海结盟新村。

“五个重点”巩固脱贫成果

巩固脱贫成果,是一项不容有失的重大政治任务。去年以来,凉山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增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实效,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抓好中央和四川省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

为巩固脱贫成果,凉山从人均收入、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安全饮水“五个重点”来展开。

去年全年,凉山纳入低保兜底脱贫人口24.2万,98.6万脱贫人口医保费、33.4万困难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费实现财政全额代缴,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2.1万名半劳动力、弱劳动力收入问题。用“党组织+村(居)民小组+村民小组长(楼栋长)+党员+群众”五级就业帮带体系,常态化抓好劳务输出培训、组织、动员、服务,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脱贫人口增收,2021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0072元。

义务教育成果巩固方面,为71.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近6亿元;基本医疗成果巩固方面,保持基本政策不变,完善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政策;安全住房方面,凉山开展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同时,实施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强化已建农村饮水工程管护,脱贫人口安全饮水保障率达100%。

西昌大石板社区成为乡村振兴先行先试的典范。

“三大体系”促乡村振兴

“我们致力于发展乡村旅游,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增强幸福感。”冕宁县复兴镇党委书记陈茂说。

乡村要富,首先是产业要兴。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推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在乡村振兴的引领下,全面推进美丽新村建设,逐步实现激发农旅产业发展新活力,力争建设美丽新村,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景象。

去年以来,凉山构建“三大体系”促乡村振兴。

构建农业产业体系。以建设“中国农业硅谷”为契机,大力发展“大凉山”优势特色产业,创建省级星级现代农业园区7个,建成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23个,实现农业增加值425亿元。

构建服务产业体系。实施精品景区带动、旅游品牌打造、基础设施提升、文旅融合发展工程,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群众就业13.5万人次。

构建交通运输体系。实施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乡村振兴产业旅游路工程、乡村运输“金通工程”,建成农村公路449公里,其中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275.8公里,撤并建制村通畅路71.1公里,“金通工程”覆盖率达99.7%。

凉山州依托安宁河谷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持续推进“三江”流域国家大型水电站项目建设,创建国家水电公园,有序推进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大力推动分布式光伏产业发展,建设国家级氢能经济示范区,建成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创造出得天独厚的川西南地区绿色发展新高地。

凉山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

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5月8日,金阳县派来镇光明社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宣讲活动走进基层,现场十分热闹,吸引了众多群众。

为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中的“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凉山州充分发挥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优势,探索创新开展移风易俗地方立法工作,以法治思维推动移风易俗,为乡村振兴注入乡风文明的精神力量。

该《条例》自5月1日起实施后,凉山各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立体式全覆盖进行宣讲,引导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参与中革除陈规陋习,促进文明新风的形成。

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凉山州全面建设经济强州、美丽幸福凉山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成美丽幸福文明和谐新凉山的战略举措。

根据《凉山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到2022年,凉山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得到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持续完善,幸福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探索形成一套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模式和经验。

到2035年,凉山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安宁河谷六县(市)率先实现,其余11个县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产业全面升级,“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基本建成农业强州;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美丽城镇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与美丽人居有机融合,全面建成农业强州,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居民实现共同富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群众就业。

数据点击

过去五年,凉山民生福祉显著改善,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65%以上,十项民生工程和省下达的民生实事全部完成。

坚决落实稳就业政策措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8%以内。努力办好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全部通过国家评估认定,“9+3”免费教育计划深入实施。

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健康服务体系,全民参保计划全面实施,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8.3%以上,森林覆盖率达51%。

会理三元村:携手共赴乡村振兴之约

□付廷江 李鹏

三元村地处会理市城北街道,与城区相连,是一个典型的“城边村”。在村口建有一座240平方米的村史馆。

村史馆不仅是村史的见证,更是村民们凝心聚力、团结互助的催化剂。从一穷二白到今天的美丽富裕,与三元人长久以来的团结密不可分。建设村史馆,不但有助于村民感受家乡社会的进步,还可以激发大家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热情,共同助力当下的乡村振兴。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

如今的三元村充分利用毗邻城区这一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鲜明的果蔬等村集体经济。站在村史馆的走廊上向村中望去,绿树成荫的樱桃产业园、大棚里的草莓种植园、鱼蔬结合的智慧农业园……一批集聚着全村人智慧的村集体经济星罗棋布,三元村在乡村振兴这条路上已迈出了关键一步。

目前,三元村集体经济已产生收益100余万元,全村2100余户6700余人受益。下一步,三元村还将紧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追求,积极发展城郊游等新型农村产业,进一步扩宽收入渠道。

“我们当前的最大目标是希望通过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尽快让村民们生活中的柴米油盐、生产中的种药肥等刚需物资能够通过村集体来集中免费提供,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全力建设新时代三元。”说起今后的打算,村委会主任郭文贵信心十足。

三元村依托一个小小的村史馆,让村民的乡愁有寄托之所,内心有归依之处,致富有正确之路。新时代里,奔跑在共同富裕康庄大道上的三元人,正携起手来赴一场乡村振兴之约。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