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特别报道丨参观的29个点位长啥样?

2021-06-12 08:12:49来源:四川日报编辑:王云

凉山州布拖县县城集中安置点的特木里镇则洛第二小学校(无人机航拍)。邱海鹰 摄(视觉四川)

现场

6月10日至11日上午,攀西大雨转晴。

一天半的参观时间里,每到一处,阿坝州委书记刘坪总是快人一步。他说,阿坝有13个脱贫县,迈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时,有许多做法需要找寻答案、借鉴经验。比如,脱贫成果如何巩固拓展?又该与乡村振兴如何有效衔接?

不只是刘坪,一天半的时间里,参加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的四组代表,参观了凉山、攀枝花的29个点位。在代表们看来,这些点位侧重点不一,但从不同侧面提供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的路径和做法。

那么,让与会代表们在一天半的时间里参观的这些点位,到底长啥样?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成栋 唐子晴

辐射兴产业、联农促增收

现代农业园区展示“致富经”

作为现代农业的“样板区”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13个现代农业园区是本次29个考察点位中的“重头戏”。

“带动作用太大了。”参观攀枝花市仁和区芒果现代产业园时,遂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徐建军不由得感慨:四川省“五星级”园区名不虚传。截至去年,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等示范,园区辐射带动仁和区建成芒果种植基地31万亩,实现芒果年产值8.75亿元。在乐山市金口河区委书记张德平看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园区同样能够起到发展产业的重要抓手作用。

先看巩固拓展。“这不是一锤子买卖。”张德平注意到一个细节:依托喜德县冕山洛发现代种养循环农业园区,喜德县引导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入股等形式建立83个代养点,鼓励农户参与代养或务工。去年,全县1135户脱贫户获得分红658万元,参与其中的脱贫户无一返贫。而好医生集团全资子公司四川佳能达攀西药业有限公司,则引领布拖县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1万余亩,每年带动7000余户农户稳定增收,并吸纳150余人务工就业。

再看衔接乡村振兴。“用园区来加速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户持续增收。”广安市广安区委书记文阁则关注到一个现象:按照计划,今年投产的德昌县巨星智慧生猪养殖园区,不仅实现出栏生猪100万头、吸纳数百人就地就业,还能通过沼液循环利用、沼气开发,为1万余亩农田、果园提供水肥一体化灌溉。在循环种养模式下,农户的果园每亩每年至少增产1000元。

改革注活水、加速补短板

乡村振兴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谋改革、补短板。”这也是一路考察下来,不少代表从各点位中获得的经验与感悟。

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以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合并村融合发展新路径。这是冕宁县复兴镇建设村尝试的新探索。去年6月,每年集体经济分红上千万元的建设村,与隔河相望的林里乡丰收村合并,而两村的人均收入相差近2万元。合并后,新成立的村两委忙着重新清产核资、确认村集体经济成员身份,争取把“强村”的产业发展经验“复制”到“弱村”。

“这对我们启发很大。”西充县委书记张光全介绍,通过“两项改革”,全县500多个行政村减少到200多个,合并村的融合发展,将是下一步的重中之重。

盘活“沉睡”的资产,正是其中路径之一。在米易县昔格达村,当地从盘活94栋闲置农房入手,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过千万元。村支书杨左元介绍,接下来,村里还将进一步盘活古树名木、村集体建设用地等资产,进一步推动“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以增加农户收入。

还要精准聚焦补短板。

“这些都是产业提质增效要打通的‘最后一公里’。”宜宾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世俊说,所有的点位中,有3个点位让他感触颇深,分别是:盐边县锐华农业冷链物流中心、仁和区芒果现代产业园和西昌市玉米现代种业园区。前者让果蔬的销售时间延长两个月、销售路径拓展至欧美,后两者则在种业领域有不同程度的突破,“搞好产业振兴,没有这些‘瓷器活’是不行的。”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先要研究怎么培养对故乡有感情、熟悉情况的本地人才。”凉山州委相关负责人说,参观点位中,布拖县教育园区和越西县文昌教育园区等提供了相关参照。特别是后者,拥有从幼儿园到职业技能培训的6所学校,让周边3139名易地扶贫搬迁随迁子女实现“不失学”。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