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郝飞 摄影报道
2021年元旦期间,在凉山州各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活动广场上,退出贫困的彝族群众,用优美的舞姿庆祝新一年的到来。他们穿着亮丽的彝族服装,挥洒着轻飘的手势、舞动着轻盈的脚步,用舞蹈诉说幸福,用脚步讲述快乐。
去年11月,凉山州最后七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我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凉山州累计7.4万户、35.32万贫困群众如期全面实现“一搬跨千年”的历史巨变。
新的一年已经来到,“变化”这个词,成为彝乡闪亮的关键词。
彝家新寨的路宽了、房子漂亮了、学校和卫生室已经是现代化了……今年元旦节期间,记者走访几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感受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居民在“软件”方面有了非常大的新变化——人们注意个人卫生、讲究环境整洁、重视教育投入等内在力量不断被激发出来;人畜混居、偏远闭塞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广种薄收、缺吃少穿的历史一去不复返,缺医少学、多因致贫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封闭落后、陈规陋习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在四川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昭觉县沐恩邸社区,一栋栋房屋错落有致,一条条水泥路干净敞亮,家家户户的阳台上都挂满了腊肉……在不远处,气派的新学校里也传出朗朗的读书声。这是于去年10月投入使用昭觉县第三小学,完全按现代化学校标准建设。目前在校学生2927名,来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居民子女占学生总人数的近7成。“背着洋芋翻山越岭去读书”的日子,一去不返了。记者在走访中感受到,进城安居、进城上学,是易地扶贫搬迁户最安心、最幸福的事,这也让从大山深处搬迁下来的家长们,也已开始定居、定心、定业。
在喜德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彝欣社区,居民阿于伍尼一家5口,前往北京工地打工,每月收入七八千元。现在的新房子,是用自己打工赚来的钱装修的,家用电器和崭新的家具,让生活环境焕然一新。两天前,他从北京赶回家,和妻子阿的阿各及三个孩子一起欢度元旦佳节。
过去的一年,曾经贫困的人们住进了新房子,改变了落后的生活方式,唱起歌来、跳起舞蹈,共祝脱贫摘帽。新的一年,美丽的彝乡人民将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新的生活。未来,美丽乡村、特色产业将不会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