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助力脱贫 共创幸福凉山新局面

2020-12-10 11:30:19来源:四川日报编辑:王云


脱贫后的凉山,越来越美。


凉山彝族女性身着盛装。


凉山西昌邛海美如画。


未来的凉山,将是美丽、幸福、文明、和谐的新凉山。

不久前的11月17日,省政府批准凉山州7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靠的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措施,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扶。榜样引领示范,在凉山州汇聚起强大合力,冲刺凉山脱贫攻坚。

近期,行走在凉山州,只见易地搬迁住进安置点的群众喜气洋洋迎来彝历新年;农业企业发展产业,吸引贫困群众致富增收的同时,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在基层乡镇,“流动汽车银行”为群众带去便利;在各个项目建设工地,招商引资项目助推跨越式发展。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凉山夺取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全面胜利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

曾经一步跨千年,而今迈步奔小康。通过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凉山千百年来贫困落后的历史,在这一代人手里得到解决,实现跨越式发展。今后,凉山将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文明、和谐新凉山,鼓舞激励各族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共创美好未来。□禅心何流周静文/图

“苦荞”为媒 四川环太助力脱贫

“我们也领工资了,真好。”“这下,仅靠工资,年收入就增加5万元左右。”

“家庭人均年增收7800元,直接带动脱贫。”

……12月初,昭觉县补约乡瓦衣村村民曲比果体等3人领到各自的4000元月工资后,满脸笑容。

曲比果体等所在的昭觉高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四川环太实业有限公司的一个子公司,“苦荞麦烘干加工项目”是四川环太30多年来围绕凉山苦荞谋发展的一个片段,而该企业是凉山众多农业企业中的一个。

该企业立足昭觉,辐射凉山多个贫困县,以“大凉山苦荞种植、加工、仓储、物流、销售”为核心,涵盖凉山州其他粮食作物、食用油、食用菌、蛋禽肉类制品的收购、加工和销售。企业建有万吨级苦荞及农产品储存基地,建有上百吨苦荞制品生产线,同时,联合昭觉县政府打造“有机生态示范县”。其中,在昭觉县补约乡等地打造的1.2万亩苦荞种植基地,一次性通过“欧盟有机食品认证”和“中国有机食品认证”双项认证。

经过多年努力,四川环太与当地老百姓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体现在苦荞生产、销售、技术等各个环节。

在种植与收购方面,坚持常年在凉山州多个深度贫困地区收购农特产品。据统计,公司每年收购凉山贫困地区农产品高达1万吨以上,年带动农户6000户,户均增收超2000元。

在存储与加工方面,建设万吨级苦荞麦收购、存储与初加工基地,以及苦荞精深加工产业园。每年定向以高于市场收购价15%的价格收购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的苦荞麦,践行社会责任。

在技术研发方面,四川环太与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提升苦荞精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

在销售与扶贫推广方面,利用品牌影响力、社会公信力及渠道实力,在天猫、京东、苏宁开设旗舰店,利用环太的线上销售平台及线下经销网络,营销凉山苦荞及农特产品的同时,还将凉山苦荞产品推出了国门。

据了解,30年来,这家农业龙头企业始终秉持“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并举的发展思路,以凉山州“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生产基地为依托,以生产加工“绿色食品,环太苦荞”健康食品为导向,形成了“绿色基地、自主研发、科技转化、现代生产、市场营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将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苦荞培育成了当地群众脱贫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苦荞收购价格由上世纪90年代的0.1-0.2元左右/斤增长到如今的2-3元/斤,为助力凉山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助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农行金融扶贫 创新服务方式

“乡亲们,这是我们农业银行的‘流动汽车银行’,可以为大家办理个人急需的存取款、查询、挂失、社保卡等业务,还可通过ATM设备实现银行自助服务。”近日,在凉山州普格县洛乌乡的集市,“流动汽车银行”引来不少赶集群众的关注,农行工作人员忙着向大家介绍。

当天,农行普格县支行副行长邓晓霞带领员工,长途跋涉来到洛乌乡,为偏远乡村的村民们送去金融服务。

“真是太好了,这里离县城远,正愁没空到县城去取钱呢,你们上门服务,为我们节约了路费和时间。”一位村民高兴地说。

据了解,为满足偏远乡镇农民金融服务需求,凉山农行投入流动服务车4辆,在多个地区开展巡回流动服务,仅今年上半年,服务对象就超过2500人,交易笔数共计9716笔,交易金额超1300万元。

凉山农行还设立了惠农通服务点2992个,布设电子机具2992台,行政村覆盖率达80.5%,代理涉农补贴项目162个,发放社保卡、惠农卡共计200万张,农户“足不出村”就能享受金融服务。

凉山农行结合特色产业、创新金融产品,聚焦金融扶贫新形势、新主体、新问题,针对重点区域、难点项目,创新思路、模式和方法,推出了一系列适合当地脱贫攻坚及产业发展实际的金融产品。凉山农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凉山农行加大金融扶贫工作,总结起来,有几个特点:

一是信贷投放持续增加。截至今年6月末,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67亿元,持续保持全省农行、全州金融机构双第一。

二是渠道建设持续延伸。着力构建“物理网点+自助银行+惠农通服务点+互联网金融+流动金融服务”五位一体的渠道体系,让广大农户“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基础金融服务。

三是创新力度持续加大。创新“大凉山土地增减挂钩贷”,审批8个项目、授信8.5亿元,2.4万贫困户集中安置住进新家;创新“大凉山扶贫核桃贷”“大凉山扶贫产业园区贷”等产品,累计发放贷款14.6亿元,助力2.7万贫困户脱贫增收。全国首创“柜台电子指纹验证”替代手工签名,解决了凉山部分贫困群众不识字、签名难的问题。

四是定点帮扶持续发力。先后派出73人到定点帮扶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抓实21个定点帮扶村精准扶贫工作。

五是社会影响持续提升。多次荣获“总行金融服务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脱贫攻坚一线员工获得“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等嘉奖。

“十三五”期间 凉山35.32万人易地搬新家

近日,在凉山州布拖县特木里镇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依撒社区,搬迁群众色力么日杂正在练习彝绣,今年6月,色力么日杂所在的特木里村有7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到了依撒社区集中安置点。她说:“多亏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们不仅住上了好房子,还能在这里学技术,以后的日子一定越来越好。”

色力么日杂是凉山州易地扶贫搬迁的受益者之一。据凉山州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数据,“十三五”时期,凉山州易地扶贫搬迁总任务为7.44万户35.32万人,其中,2016年搬迁任务1.21万户5.16万人,2017年搬迁任务1.11万户5.01万人,2018年搬迁任务2.8万户13.37万人,2019年搬迁任务2.32万户11.78万人,累计投入专项资金208.6亿元。截至2020年6月底,项目建设及搬迁任务全部完成,安置区治理及后续持续工作推进有序,搬迁群众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帮助群众尽快融入新生活,凉山州推行“三个整合”,持续提升安置区公共服务水平:一是整合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搭建社区党群服务平台,开设户籍管理、就业、医保、社保等各类公共服务窗口,解决群众办事需求。二是整合民生保障资源,保障集中安置地教学设施、师资力量,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三是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推动公共文化资源重点向集中安置地倾斜,结合国庆节、彝历年等节庆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群众搬迁后,如何确保收入稳定增加?凉山州以工代赈办负责人说,因地制宜抓产业就业是关键。凉山州坚持培训与就业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广泛动员搬迁群众积极参与并自主选择适合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纳入迁入地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努力促进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搬迁劳动力就业创业。针对特殊困难群众,在安置区积极开发保洁绿化、治安协管、护林护路等公益性岗位。全州累计完成劳动技能培训6.7万人次,实现外出务工4.8万人、就近务工3.5万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1.3万人。

此外,加快发展产业,发展壮大特色种养、设施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鼓励群众开办商店、餐饮、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彝绣、漆器、银饰等民族手工业,不断增强搬迁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全州17.6万人逐步发展起特色农林业,1.8万人发展起现代服务业,981人发展起加工业和其他产业,1.68万人通过资产收益方式获得收入,搬迁群众实现持续增收。24个800人以上安置区配套产业园15个、产业基地12个、扶贫车间11个,已产生效益9个,累计收益1.54亿元。

西昌:投资成为拉动经济恢复的第一动力

11月27日,四川省2020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凉山分会场项目开工仪式在西昌举行。

据悉,西昌市参加此次集中开工仪式的重大项目共有18个,计划总投资46.6亿元,涉及森林草原防灭火、棚改、水利、交通、土地增减挂钩等各个领域。

西昌市将认真谋划项目、包装项目,特别是民生类项目,细化招商措施,积极招大引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大土地、规划、水电路等要素保障力度,确保项目尽早落地实施。

近年来,西昌市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努力招大项目、大企业,实现大招商、大发展。

西昌市商务经济合作和外事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抓项目投资作为抓经济工作主线,坚持项目主抓手,投资主驱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大抓产业,抓大产业,迅速掀起抓项目促投资的高潮。

今年以来,西昌市六大片区打基础、寻突破、谋长远,从一个个重点工程实施,到一个个项目竣工,活力迸发、生机勃勃。

1至6月,六大片区开工入库项目52个,总投资204.8亿元,续建项目、新开工项目共完成投资154.6亿元,接近全年334亿元目标任务的50%。通过重大项目的落地落实,为西昌经济实现稳步较快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稳增长,关键在投资,扩投资,关键在重点项目。重点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西昌跨越发展。

西昌市将紧紧围绕“投资唱主角”,进一步主动对接成渝地区产业转移和产业配套需求,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着力点,确保开工建设一批、加快推进一批、竣工投产一批、布局储备一批,持续用力抓好补短板、打基础、增动力、利长远重点任务的落实。

凉山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创新开展农房质量安全巡检

“感谢党和政府,帮助我们一家住进了新房,住得安全,住得很舒适。”近日,在盐源县棉垭乡狐狸洞村,村民苏尔伙激动地说。2019年初,按照农村危房改造相关政策要求,苏尔伙申请到危房改造资金,最终如愿住上新房。

拥有安全的住房,是凉山贫困群众最大的心愿。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凉山州脱贫攻坚农房建设任务量逐年增大,建设任务十分紧迫,质量安全监管和技术指导工作愈加艰巨。凉山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积极协调,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从各大型企业抽调具有房屋建设专业知识的技能人员,到凉山州开展脱贫攻坚农房建设质量安全帮扶工作。2016年至2018年,省住建厅分别抽调60名、45名、53名专家进行帮扶指导。2019年以来,将帮扶指导工作转变为巡检工作,每年抽调53名专家开展巡检工作。

2019年巡检工作开展以来,建立了有效的巡检工作机制。加强巡检工作组、农房建设牵头部门和州县相关部门多方协调联动,严格落实问题发现、反馈和整改机制。巡检组对统规统建项目进行全覆盖巡检,对分散自建项目进行抽检。2019年至2020年,巡检组对所有集中安置点进行了全覆盖巡检,对分散自建户进行了抽查,共下发整改通知单682份。

自巡检工作开展以来,为进一步明确脱贫攻坚农房建设各方主体责任,提高各级监管人员和建房工匠技术水平,编印了《脱贫攻坚农房质量安全培训手册》一万份,下发11个深度贫困县及州级相关部门。同时,充分利用各县巡检工作组专业技术力量,对乡镇、村干部、施工监理人员、农村建筑工匠开展脱贫攻坚农房建设质量安全培训工作,重点培训农房建设质量安全巡检过程中发现问题的防治方法和处理措施。各巡检工作组共开展技术培训189次,培训人员达1.5万人次。

凉山州创新建立巡检工作体系,相关巡检工作得到了凉山州人民政府及省住建厅的肯定。通过巡检工作,凉山州农房建设中的质量安全意识显著提升,各级党委政府、一线建房监管人员和贫困群众对农房建设中的质量安全更加重视。凉山州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基层群众都了解建房要有构造柱、圈梁,砖应该错开砌筑,要设置门窗过梁等质量安全基本保障技术要求,建房中主动要求按照规范和标准建、安全建,建房质量安全意识得到了有效的普及和提升。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