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四川脱贫“最后一考”:村里建起“萨拉”党支部,临时党支部为啥起个彝语名字?

2020-10-29 10:29:1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云

四川在线记者 侯冲

“‘萨拉’党支部,这是个什么党支部?”

10月28日,记者跟随第三方评估检查组来到凉山州普格县荞窝镇云盘山村,该村株木树集中安置点内,挂有一块“萨拉”党支部的牌子,看得人一头雾水。

见到我们满脸疑惑,荞窝镇党委书记曲木日沙赶紧笑呵呵地解释,“‘萨拉’是彝语越来越好的意思,‘萨拉’党支部是一个临时成立的党支部,也是一个带领群众把日子越过越好的党支部。”

为什么要在安置点内成立一个临时党支部?这还得从云盘山村的过往讲起。

云盘山村所在位置,此前是荞窝监狱。监狱搬迁后,土地几经流转,使用权渐渐模糊,这也导致来自整个凉山州的自发搬迁移民聚居在此。“一共有1916户自发搬迁到云盘山村,涉及凉山州13个县和攀枝花市。”曲木日沙介绍,经过精准识别,整个云盘山村共有11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这么多村民,再加之脱贫攻坚、禁毒防艾、生育秩序等工作任务繁重,仅靠云盘山一个行政村的干部显然力有不逮。

为此,云盘山村又在内部划分了株木树、小田坝、小荞窝3个自然村,并在每个村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萨拉”党支部,就建在株木树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内。

基层有了党支部,村民有了主心骨。

“萨拉”党支部建立后,先是为贫困老乡建设了易地扶贫搬迁搬迁安置点。随后,又在安置点附近修建了小学。此前,株木树村的孩子上学,要么在搬迁前的县里就读,要么走一个多小时去荞窝镇中心校就读。今年9月,一座崭新的学校就建在安置点附近,孩子们步行不到10分钟就可以到达学校。

目前,株木树安置点134户建档立卡搬迁群众的新房都已建好。搬得出,更要稳得住、能致富。在“萨拉”党支部牵头下,株木树发展了700亩烤烟、400多亩青花椒、七八百亩的果树产业……

“萨拉”党支部建在家门口,曾经自发搬迁的村民又一次自发团结在这个起了彝语名字的党支部周围。他们坚信:有了“萨拉”党支部,未来的生活肯定会一直“萨拉”下去。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