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鱼产业为特尔果村贫困户带来三类收入

2020-09-21 10:50:11来源:川观新闻编辑:王云

川观新闻记者 陈松

稻田碧绿、水波荡漾,水下金色鲤鱼游动,不远处近百座大棚内种植的特色蔬菜进入采收季节……9月19日,省纪委监委“清风天府行”采访组记者走进凉山州普格县特尔果乡特尔果村,了解扶贫产业发展情况以及当地对产业扶持资金和项目监管情况。

贫困户麻觉尔作脸上洋溢着微笑

特尔果乡特尔果村地处两山之间的一块小平原上。当地干部说,过去这块平地种植的是大面积的玉米,产量低、效益差。但现在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边是望不到边的稻田和池塘,另一半是排列整齐的现代化大棚。当地干部给这里取了个响亮的名字:普格县稻鱼共生体验园。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特尔果乡转变思路,“苦熬不如苦干”,通过发动群众,在特尔果村流转并平整改造土地600亩。随后,整合佛山援建以及县相关部门资金,一“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多方参与、共建共享”模式,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目前该园区已经建成蔬菜、水果大棚共计200亩,稻(红谷)鱼共生、对虾大棚养殖180亩。目该体验园成为普格县最大的冷水鱼生态养殖基地、红米有机种植基地。

发展产业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助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鉴于此,园区借鉴工业园区的发展经验,密切和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特尔果乡党委书记宋文顺告诉记者,村上将农户特别是建卡贫困户组织起来成立村合作社,由合作社与企业开展联合经营。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可以获得三次收入:合作社分红、土地流转和园区务工。

在采访中,记者偶遇在种植薄荷的大棚中劳作的彝族大姐麻觉尔作。41岁的她家孩子较多,丈夫身体不好,因此被村上评定为贫困户。但与麻觉尔作交谈中,记者见到的她的脸上却洋溢着微笑。究其原因,是她看到了希望。采访中她为记者算了一笔收入账:她家7亩土地流转给业主,每年就收入7千元;每个月在园区打工,挣得到2千到3千元不等,去年底还从合作社分红近千元。此外,家里养了3头猪、30只羊和一头牛和马,“这些年的日子越过越好了!”麻觉尔作说。“目前,她家的收入情况在全村来说,只算中等水平”宋文顺说,特尔果村的生动实践说明,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群众脱贫后的致富奔小康具有基础性作用。

构建全县产业扶持资金“一盘棋”监督格局

普格县推动扶贫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政府打造基础设施建设,“筑巢引凤”,吸引企业投资项目。如,稻鱼共生体验园,当地就整合资金1250万元建道路、修水渠、通电网等,如何确保资金安全?普格县纪委监委着力构建全县产业扶持资金“一盘棋”监督格局,压实派驻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监督责任发挥“探头”作用;压实部门主体责任发挥监管作用,压实乡镇第一责任发挥“哨兵”作用,形成纪检监察与部门、乡镇之间的同频共振。

比如,围绕资金使用情况,县纪委监委督促县财政局、审计局等职能部门推进资金管控,特别是加强对产业扶持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实现全覆盖、全链条、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在今年该县开展的“明目行动”中,清理产业扶持项目124个,涉及资金6356万元,目前全部整改到位。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