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纪录片扶持计划 | 扶贫路上 带着妈妈来驻村

2020-09-09 11:10:56来源:川报观察编辑:王云

川报观察记者 杨树 摄影报道 李蕾 视频剪辑


喜德县特合村易地扶贫搬迁点。

“阿妈,以后早上起来床还是要整理一下。”正在走村入户的凉山州喜德县红莫镇特合村第一书记刘骥一边整理床铺,一边对村民吉伍五各说道。


刘骥和村里的帮扶队员准备去入户走访。

刘骥是西昌人,2015年8月份的时候被单位选派到喜德县红莫镇瓦西村担任第一书记,同年11月因工作要求和需要,县委组织部又将刘骥调整到特合村担任第一书记。按照规定,第一书记任满两年后,就可以轮换。但是由于单位人手不足,刘骥在特合村一驻就是近4年。


刘骥拿着血糖检测仪为母亲曾碧仙检查身体。

刘骥自从被单位选派到喜德县红莫镇担任驻村干部后,照顾母亲的责任落到刘骥丈夫身上。去年5月,刘骥的婆婆被查出腰椎结核,丈夫照顾不过来两位70多岁的老人。刘骥思来想去,觉得把患有糖尿病的母亲接到身边最合适。


刘骥走村入户,与村民聊天。

曾碧仙退休前一直在美姑县农资公司工作,了解彝族群众的风俗习惯,也会一些彝语。跟随女儿来到特合村后,很快就和彝族村民们成了好邻居。“刘书记离不开我们,还把母亲接到村里来。”村民马海里布说,“村里的年轻人都把刘书记当成学习的榜样,对家里的老人更孝顺了。”


曾碧仙为每天都会刘骥他们做饭,解决他们生活后顾之忧。

刘骥到村民家走访时,曾碧仙也没闲着,洗菜、摘菜、切肉,忙得不亦乐乎。曾碧仙不仅没成为女儿的累赘,反而成了驻村工作组的后勤保障人员。每天中午、晚上,她都会准时为女儿和驻村干部们准备好可口的饭菜。

“大娘懂彝语,经常帮我们做翻译工作,可以说她是年龄最大的‘帮扶队员’。”驻村干部杨虎笑着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