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自发搬迁群众在天全点燃脱贫“火把”

2019-12-11 12:53:0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云


村民往返背运砂石,参与到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中

“你们瞧,这是我画的房子,有花花草草,还有可爱的小动物。”12月5日中午,在天全县兴业乡高桥村阿力木尔牛家的院子里,三个彝族小朋友正有说有笑地做着游戏。传统彝族年刚过,农历新年将至,阿力木尔牛正将腊肉香肠挂到厨房,准备进行再加工,“烟熏之后更加美味。”不远处,高桥村新建的火把广场上,不少老人聚在这里,喝茶谈天,享受着午后的冬日暖阳。

安居乐业背后,却是一段长期的适应与脱贫过程。1998年至2014年,陆续有凉山州彝族群众自发举家搬迁到兴业乡长期居住生活,“生活习惯不同,加之无本地户籍,日积月累,完成这一批群众的脱贫攻坚任务,就成了‘硬骨头’。”兴业乡副乡长王健衡介绍,目前,全乡有凉山自发搬迁彝族群众39户225人,其中,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户132人。

记者从之前的资料图片和视频中看到,自发搬迁居民大都居处偏僻,不通车行路,庭院未硬化,房舍狭小,环境卫生较差。“生活环境条件差必然会导致生活质量不高。”王健衡说,“改变先从住房开始。”

今年以来,兴业乡以贫困户为主体,因地制宜确定“一户一策”改造方案,着力解决自发搬迁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统筹解决贫困户饮水供应、广播电视、安全用电等问题。截至目前,已完成23户自发搬迁贫困户住房改造,新建住房3户9间,改造住房20户91间,改厕23个,改厨23个,硬化地面2070平方米。

生活环境焕然一新,产业发展也并未滞后。在高桥村的高山有机茶产业带下方,200余亩的荷塘和鱼池正在修葺,多辆运送砂石和堡坎的货车在村里来回穿梭,不少村民参与到建设之中。“每天能挣100多元呢”。记者了解到,高桥村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破解自发搬迁贫困群众因土地资源少而导致发展长效特色产业难的问题,不仅解决群众就近务工问题,投产后还将参与分红,以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李华(左一)在施工现场同参与建设的村民交谈

“大家要注意安全。”施工现场,驻村工作人员李华不断叮嘱大家。作为一位彝族小伙,除了完成日常工作外,李华还承担着“联络员”的职责。“我们既是管理员、宣传员,也是服务员、协调员,有时还是脱贫攻坚工作中彝语汉语翻译官。”在兴业乡,像李华这样的工作人员并不罕见,大家共同架起了一座汉彝“沟通桥”,也为脱贫攻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雅安观察 张超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