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凉山州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推进“非遗+扶贫”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全州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3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个,省级非遗传习基地2个。凉山州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精心组织开展各类非遗传统工艺培训,为该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培育和储备了大批人员队伍,据不完全统计,凉山州已培训各类非遗从业人员达万余人次。今年,凉山州共有4项国家非遗名录入选国家第一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省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提升点、“师带徒”项目点补助资金达9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为助推彝绣产业加快发展,早在2015年,凉山州就制定下发了《凉山州2015-2020年彝绣产业发展规划》和《凉山州彝绣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州初步建成1个彝绣产业园和10个彝绣产业基地,实现年总产值1.39亿元,帮助20万左右困难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走上脱贫致富路子。通过不断探索努力,凉山州已初步建成了“中国彝绣一条街”,培育了贾佳彝族服饰,诺苏文化投资公司、昭觉薇穆嘎扎非遗工坊等彝绣龙头企业,建成了布拖非遗工坊一条街,越西瓦曲村、喜德彝族漆器有限公司等银饰、漆器产业基地。目前,全州彝绣协会共18个、彝绣生产企业20家、小作坊105家。彝绣、银饰、漆器产品制作加工遍及全州17县市,产品品种愈加丰富,生产营销方式不断更新。据统计,全州已有数十万贫困群众通过参与学习彝绣等传统工艺制作,不但提升了就业能力,拓宽了就业渠道,还增加了贫困家庭收入,加速了他们脱贫奔康进程。
今后,全州“非遗+扶贫”工作将加快发展,真正发挥非遗工坊示范引领、助推脱贫攻坚作用,加快摸索出一条符合凉山州情的“非遗+扶贫”特色路子。
(王旭阳 瞿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