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凉山州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监管机制等多举措,强力推进“一村一幼”优化提升,有效解决农村学前幼儿从母语向国家通用普通话过渡问题,使其过好“语言关”、养成“好习惯”,从源头上打破贫困“积累循环效应”。
改善办学条件。启动实施“一村一幼”标准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管理水平。到2020年全州“一村一幼”标准化建设725个,建设面积16万平方米。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把“一村一幼”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凉山州教育人才建设计划,通过师资培养培训计划、制定辅导员考核办法和有效激励机制等途径,不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解决幼儿午餐问题。通过采取幼教点食堂供餐、中心校送餐、中央厨房送餐、蛋奶模式等形式为幼儿提供午餐,力争今年年底全州所有“一村一幼”幼教点都能提供幼儿午餐。
编印“一村一幼”地方教材。组织编印“一村一幼”幼儿图书1套(共17本),确保每个班至少有3套图书;编印辅导员用书《快乐口语》,保证人手一本,积极引导儿童开展双语会话训练,培育健康文明良好习惯。
完善监管机制。督促县市党委政府建立有效监管机制,乡镇党委政府、村委会、教育等相关部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加强对“一村一幼”监管力度,不断提高“一村一幼”办学水平和保教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