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州规建局获悉,近年来,凉山州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着力走一条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城镇化发展之路,全州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全州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逐步形成。
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开启城镇化之路
当前“城镇化建设”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为了围绕攀西城市群建设,着力构建“一圈四群”城镇化发展格局,开启城镇化建设之路,凉山州大力推动西昌、德昌、冕宁同城化和会理、会东、宁南一体化发展,积极培育“3+6”西昌经济圈,统筹推进安宁河谷县市、大凉山彝区和木里藏区深度贫困县协调发展,力求形成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同时,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提升西昌、会理区域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加快重点县城建设与小城镇建设。
据州规建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全州17县市城市规划面积达179.71平方公里,完成城市控制性详规和修建详规126.9平方公里,详规覆盖率达到70%;完成村镇规划1009个、建制镇规划68个,已形成由1个中等城市(西昌)、16个小城市(县城)和118个小城镇(建制镇)构成的州域城镇体系,“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各项工作已启动并初见成效。其中,西昌、会理等县市在重点县城建设与小城镇建设工作中成绩突出,在全州具有典范作用。
目前,西昌市生态园林宜居城市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采取了构筑环城防护林体系,构建路畅景美的绿化走廊,打造富有特色的园林文化景观等措施。并加快了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发展,道路绿化普及率和达标率达到98%和82.9%,城区道路树冠覆盖面积55.18公顷,树冠覆盖率25.2%,城市道路绿化网络初具雏形,形成了“林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风景中”的优美环境;实现了园林建设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提升了城市园林文化内涵。此外,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市民居住条件全面提高,城市建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镇化率达57.9%。
同时,会理特色县城建设工作正稳步推进。目前,投入资金完成了县城总规、控规、修规和重点街区立面规划,形成了完整的规划体系,使古城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进一步加强规划区及城郊结合部违法违章建筑,构筑物清理整治拆除力度,形成即查即拆长效机制。在依法保护古城,增强文化魅力方面,会理县正确处理城市建设、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保护好会理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历史建筑,推进新区建设,疏解古城承载力,着力建设宜居县城。
增强城镇就业吸纳能力
提升城镇化水平
就业吸纳问题是城镇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增强城镇就业吸纳能力,对推动城镇化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经济结构,凉山州多举措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在特色产业方面,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以发展“果薯蔬草药”为重点,巩固加强特色水产、桑蚕、苦荞、花卉特色产业。在服务业方面,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推动商贸服务、文化、体育、养老等9个重点领域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在工业方面,加快促进工业提质增效,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战略资源、装备制造、药品食品、信息化“4+1”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建筑业,强化产业支撑,扩大就业容量,促进产业与城镇的融合互动。此外,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州财政科技投入达3.6亿元,3个县建成了孵化平台,成功创建省、州科技企业孵化中心6个。
特色产业、服务业、工业等全方位发展,解决了就业等问题,加快了经济发展,提高了凉山州的城镇化水平。今年以来,全州城镇新增就业1555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2%以内。今年上半年,全州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26.87亿元,占GDP的32.5%,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0%,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全州2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亿元。
此外,凉山州扎实推进试点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抓好旧村改造提升,提高新村建设水平和质量。去年,全州共有2.94万名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全州11个试点镇及小城镇,就地就近吸纳农业人口0.22万人。
城镇化将是凉山州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动机。州规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凉山州将继续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从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注重生态文明和文化传承,健全城镇化发展机制等方面推动城镇化建设。力争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城镇人口达到230万人,GDP达到2100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