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州教育局获悉,为解决农村学前幼儿从母语向国家通用普通话过渡问题,使其过好“语言关”、养成“好习惯”,凉山州大力实施“一村一幼”计划。截至今年4月底,全州开办“一村一幼”教学点2250个、教学班2852个,招收幼儿93321人。
按照“分级负责、分年实施”原则,凉山州率先在10个彝区县尚未覆盖学前教育资源的行政村和人口较多、居住集中的自然村开办“一村一幼”教学点,每村设一个点,每个点开设1个或多个混龄班,每个班容纳30名左右适龄幼儿,配备2名辅导员开展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一村一幼”教学点取得了良好效果,随后全州17个县市均推开了“一村一幼”教学点建设。
“一村一幼”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师资难题。除彝区10县2300个幼教点4600名辅导员劳务报酬由省财政补助外,县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累计投入资金1.28亿元,用于安宁河6县市和木里县1387名辅导员劳务报酬。
“一村一幼”教育用书由全州统一组织幼儿教育专家编写,教材是既具有凉山彝(藏)民族传承文化特点,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双语用书,配备音像、图片等教学资源,免费提供使用。截至目前,全州编印《“一村一幼”辅导员用书(春季学期)》彝、汉文版1.8万册、配套挂图6500套。
为解决高寒山区“一村一幼”教学点师生过冬取暖问题,凉山州将海拔2000米以上的村级幼教点纳入高寒山区学校煤炉供暖工程,全年按80天实施冬季取暖。目前,已由州财政落实资金,对全州高寒山区幼教点1977间教室、1755间辅导员办公室安装了供暖煤炉373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