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脱贫攻坚指挥部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凉山州“1+X”生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方案中的“1”即核桃产业,“X”即核桃以外的经果林。《方案》明确,凉山州将用三年时间完成以核桃为主的生态产业基地1500万亩建设任务,做到贫困人口全覆盖,荒山荒坡、房前屋后应栽尽栽,通过改造、巩固、提质,到2020年,全州林业总产值达到26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为凉山州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重大贡献。
念好核桃产业经
多方位挖掘发展潜力
脱贫奔康,基础在助民增收,根本靠发展富民产业。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是实现贫困人口扩大就业、就地就近创业的重要途径。
截至2014年底,凉山州核桃种植面积已达到389万亩,产量8.3万吨,产值2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450元,核桃已成为林业产业基地规模最大、对农户增收贡献最多、对产业发展支撑最强的产业。
凉山州适宜发展核桃的地区主要在山区,生物多样性富集,发展核桃产业能有效绿化荒山荒坡,把荒山荒坡变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天才更蓝、地才更绿、水才更清,生态凉山、美丽凉山的发展目标才具有生态保障。
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是凉山州自然资源优势的必然选择。凉山州是四川省核桃主产区,核桃在全州十七县市均有天然分布,是凉山州传统优良乡土经济树种。全州72%以上的国土面积是山区,立体气候明显,光、热、水源等资源丰富,是核桃发展的主要区域,为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
产业帮扶精准切入
打造凉山的“扶贫树”
为对接脱贫攻坚,由州林业局牵头起草编制了《“1+X”生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方案明确,在未来三年(2016-2018年)凉山州将完成以核桃为主的生态产业基地1500万亩建设任务。全州要采取集中连片造林与零星植树相结合的发展方式,确保适宜生态产业发展的荒山荒坡、可以退耕的坡耕地、田边地角、房前屋后、“四旁”零星植树做到应栽尽栽,强力推进以核桃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快速发展。
同时,凉山州“1+X”生态产业基地建设任务在实施中,将向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重点倾斜。对全州2072个贫困村、13.2万户贫困户、50.6万贫困人口,各县(市)要按照贫困人口人均种植核桃100株(花椒160株)或其他经济林木4亩以上的要求落实产业基地建设任务,确保全州贫困人口一户不掉、一人不漏,实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到2020年全州林业产业基地面积将达到2700万亩,其中核桃产业基地面积达到1500万亩,使全州农民人均林业产业基地面积达到6亩,全州贫困人口人均核桃产业基地面积达到3亩;全州林业总产值达到26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为凉山州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重大贡献。
多战略同步推进
推动核桃产业上档升级
为了保证方案的顺利实施,凉山州将同步实施核桃良种工程任务,在17个县市各建一个500亩的核桃良种快繁基地,在西昌、德昌、会东、会理各建设一个核桃中心采穗圃,采穗圃的穗条用于调剂全州核桃低产低效林丰产技术改造和嫁接苗木繁育穗条需求,并在德昌建设大凉山核桃产业科技园区。
村级生态产业农民专合社是全州“1+X”生态产业建设的实施主体,是“1+X”生态产业发展经营的组织者、生产技术传播者和科技服务者。为此,凉山州将积极倡导“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逐步推行“行业指导、市场运作、协会组织、龙头带动、农户参股、公司经营”的发展模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林农是第一生产者。林农的生产能力直接影响林产品产量、质量和经济收益。因此,凉山州将多途径、多方式,分层次、有计划地开展“1+X”生态产业实用技术培训,使核桃丰产经营、嫁接改造等实用技术进村入户,提高林农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根据规划,在方案实施期间,凉山州将完成技能培训16.275万人。
全州“1+X”生态产业基地建设任务完成后,凉山州将新增经济林面积1500万亩,使全州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0%以上。通过核桃精深加工厂带动、延长核桃产业链,可实现核桃产业新增附加值50亿元以上,实现企业年利润15亿元以上,上缴国家销售税、所得税等各项税金约10亿元。
通过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全州核桃经营管理科技水平,走科技兴林道路,不断推进全州核桃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现代林业建设方向发展。培育壮大以核桃为主的特色产业,将为山区群众开创一条脱贫致富之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精准富民,是“今天人养树、明天树养人”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