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男护士和一个村庄的“逆袭”

2021-03-03 11:07:52来源:家庭与生活报编辑:王云

位于凉山州普格县的螺髻山作为4A级旅游景区,每年能迎来大量的旅客,而在这座山下有一个名叫“朵洛荷”的建筑。走进这里,一眼就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彝家特色产品:可爱的彝族毛绒娃娃、印有彝家风格的茶杯、来自当地的特色加工农产品......而通过打造“朵洛荷”民宿综合体让一座山村焕然一新的人,是一个从远方而来的扶贫“第一书记”。

近日,记者来到了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镇德育村,了解了这个90后男护士的“转型”之路和这座村庄的“逆袭”故事。

男护士的“转型”路

对王新来说,这次脱贫之旅与其说是远行,不如说是回归。

王新是土生土长的凉山人,起初考上大学还要归功于助学贷款和爱心人士的资助,当他从成都医学院的护理专业毕业后,就一直有着回到大凉山回馈父老的愿望。到了2017年,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医院发出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的通知,王新第一个就选择了报名。

在护士岗位上的王新一直比较“不安分”:“一开始在干临床护士,但后来医院领导觉得我写东西还可以,加上自己也喜欢,然后就去了行政岗。”而很快地,王新因为报名参加脱贫,又换了一个新角色。

普格县是我省最后一批脱贫的贫困县之一,在此之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非常具体,而德育村在王新刚来的时候共有67户贫困户,产业、机能、资金投入近乎为零。王新一开始也想过一些比较传统的产业脱贫路子,但是经过反复调研,他发现了一个让人近乎绝望的事实:德育村的土壤和社会状况几乎没有通过做大产业和规模化种植实现“逆袭”的机会。王新笑着说,这就像打游戏:“开局就是‘老兵难度’。”

作为90后,王新在这样的现实下选择了转变思路,既然线下难做,那就先做线上。于是王新开始通过电商平台帮助村民们“带货”,把销路不畅的本地土特产放到线上售卖,起初解决了一些燃眉之急,而王新也在不断的实践下,琢磨出了一个全新的脱贫思路。这还要从他偶然间抬头看见美丽的螺髻山开始说起......

新业态代替“与天斗”

看到螺髻山下在旅游旺季车来车往的人们,王新不再执着于“与天斗”,想到了如今被网友反复提及的旅游住宿新业态——民宿,结合螺髻山景区和彝族文化,打造一个集住宿、餐饮、文创于一体的民宿综合体如何呢?说干就干,王新马上相中了一栋彝寨房屋,“朵洛荷”的改造就这样开始了。

“朵洛荷”是彝族火把节舞蹈的一种,听起来就让游客觉得神秘,而“朵洛荷”民宿里里外外都被打造成了极富彝族传说和文化的元素:“比如这里每个房间的门牌都是一个彝族的传说故事。”王新带着记者走过了“朵洛荷”的一个个房间,指着一个叫“支呷阿龙”的房间介绍道。“支呷阿龙”是一位被蛟龙养大的神将,以为人类做好事为志向。

除了民俗本身的民族特色元素,在这里还能看到王新带领村民开展的文创工程的成果,因为制作精美充满特色,这些品类丰富的文创产品都让在这里住宿过的旅客愿意买一些带走,再通过线上的渠道,王新带着村民制作的这些精美又可爱的小物件受到了许多网民的青睐。

“一方面,我们通过做旅游、民俗和文创打破了当地自然条件的限制,有了一个比较稳定而且特别的收入来源。”王新还说,由于民宿和文创带来的工作机会增多了,村里的很多年轻人和中年人也愿意留在村里,成为酒店的服务员、清洁工以及文创产品的加工工人......“这样劳动力就留在了这里,解决了他们的工作,劳动力一旦有了工作,家里的收入就翻了番。”

王新说,自己最忙的时候几乎都是“5+2,白加黑”,每天去了民宿和村民的家中,回去还要埋头写报告,工作到深夜是常有的事情。“但作为共产党员,知道自己的这份责任。”王新告诉记者,一开始开展工作的时候,也遇到过当地村民的不理解,“但是我们把党的关怀以及脱贫的路子让他们尝到了甜头以后,他们就会真心信任你。这也是参加脱贫工作的一份收获吧。”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