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爱:“成都姑娘”远嫁凉山贫困村小伙,夫妻携手脱贫奔康

2020-09-04 10:21:08来源:川报观察编辑:王云

川报观察记者 付真卿 张庭铭 尹钢

2010年,罗丹跟随男朋友沙马子呷第一次回到他的家乡,凉山州普格县特补乡甲甲沟村。还没走到村口,罗丹就哭了。从小在成都平原长大的她,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山、那么远的路。

“我那时候真的是一贫如洗,如果换成其他女孩子,可能转身就走了吧。”沙马子呷说。但罗丹没有走。

10年过去了,沙马子呷夫妇的故事,已是村里村外的一段佳话。

千里之外一见钟情

“沙马子呷娶了个成都老婆。”在甲甲沟村,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沙马子呷和罗丹的故事。

其实罗丹并不是真正的成都人。她家在眉山市仁寿县视高镇,距离成都不远。现在,罗丹的家乡有了更如雷贯耳的名字,天府新区眉山片区。

但甲甲沟村却是真正的贫困。这个平均海拔2200米的偏僻山村,在2015年有精准扶贫建卡户120户512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5%。沙马子呷家就是其中一户。

“可能现在有点无法想象。”沙马子呷说,家里全靠种水稻、玉米,基本只够自己吃。成年后父母分了间房子给他,说是房子,但差不多就是个土坯垒成的窝棚,透风漏雨。

但沙马子呷却是个有想法的年轻人,他走出了大山,考上成都一所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留在了成都打工。

罗丹的家境其实也不富裕。父母常年在江苏打工,她文化不高,年纪轻轻也跟随父母去了江苏。

让沙马子呷和罗丹相识的,是他们那一代年轻人最流行的方式,网络。那是在2008年,沙马子呷20岁,罗丹19岁。

两个网友约好在成都相见,结果一见钟情。

擦干眼泪 携手向前

“那时我刚好也决定回来工作。”罗丹在成都找了一份服务员的工作,沙马子呷则在一家电动车企业打工。两个年轻人在各自的岗位上打拼,并开始交往。

这样差不多过了2年,两人的感情日渐升温。2010年,沙马子呷决定带罗丹回他的家乡。

“我一直给她打预防针,我家的条件我清楚,我不想她后悔。”沙马子呷说,两人从成都出发,11个小时火车到西昌,班车1个多小时到普格,又换成小三轮,最后还要步行几十分钟。

罗丹记得,那时到甲甲沟村要过一条河,公路是不通的,只有一座窄窄的铁索桥,要沙马子呷扶着她才敢过桥。

当走到距离村子不远处的一个山梁上,罗丹哭了。

她从没见过那么大的山、那么远的路。

看着罗丹这个样子,沙马子呷有些难过,但他也完全能够理解,“就算她当时马上转身就走,我也不会怪她。”沙马子呷说。

罗丹没有转身。她揉了揉眼睛、平复心情,继续跟着沙马子呷走在如鸡肠子般狭窄曲折的山路上,走进村里,走进简陋的土坯房。

“他很上进,对我也很好。”罗丹说,她跟沙马子呷在一起,从没考虑过他是什么出身,家庭情况如何。

所以,即使后来双方的家长都曾极力反对,但沙马子呷和罗丹还是坚定地走到了一起。2011年,他们领了结婚证。“不过到现在都还没办酒,我父母之前一直不同意。”罗丹笑着说。

山村巨变 爱情不变

9月2日下午,罗丹在家里照顾着刚满2岁的小儿子。沙马子呷则在盘算着自家的小生意。

2015年,在外务工多年的夫妻俩,共同做了个决定,回到普格老家。那年也正是新一轮脱贫攻坚工作开始的一年。沙马子呷觉得,老家一定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夫妻俩带着4岁的大儿子,还有多年打工攒下的5千多元钱,又坐上了返乡的列车。

沙马子呷的预测没有错。5年时间,甲甲沟村沧海桑田。

特别是2018年10月以来,四川省烟草公司、三峡集团等部分对口帮扶,总投入近6000万元资金。建成了260套安全住房,解决了286户农户的安全饮水,幼教点、排污管网、太阳能路灯、通组入户的道路都建好了。

那座曾让罗丹有些害怕的铁索桥,永远成为了历史。

村里除了之前的传统作物,又成立了合作社,引进了烟叶、冬桃、脆红李,贫困户的收入有了保障。

一切都在改变,唯一没变的是夫妻之间的感情。9岁的大儿子在上寄宿制学校,2岁的小儿子也乖巧可爱。夫妻俩用积蓄在镇上租了个铺子,开始共同经营鞋子和童装生意。

“一年还是能挣好几万吧,反正吃喝肯定是不愁了,日子越来越好。”沙马子呷坐在自家的新房里,憧憬着未来,“今年底她(罗丹)的父母要过来一趟,这事对我很重要。”他望着妻子,两人脸上带着灿烂的笑。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