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文/图 肖才金 曾嘉艺)近日,在海拔1200米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宁南县竹寿镇的田间地头正涌动着金色的希望。今年该镇3000亩秋豌豆喜迎丰收,预计实现产值突破1000万元,这个曾经的传统农业镇正通过科技创新走出一条特色产业振兴之路。
科技赋能促升级
竹寿镇充分利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达15℃”的独特气候优势,创新推广“桑园秋豌豆套种”立体种植模式。通过科技手段精准测算桑树落叶期光热资源,在11月桑树休眠期同步完成豌豆播种,从种前规划到种后管理引入测量设计、病虫防治等方面的现代科技元素,全力保障“一田双收”。该模式使土地复种指数提升至200%,化肥利用率提高30%,农药使用量减少40%,种出的豌豆不仅抗病性强、亩产达1000公斤,更以“颗粒饱满、甜脆无渣”的独特口感抢占春节前市场,地头收购价高达2元/公斤。
政企联动强保障
为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竹寿镇构建“政府+合作社+农户”三级服务体系,让“小农豌豆”迈向千亩产业园的基础更加坚实。在投资200万元完成产业路硬化工程的基础上,组建党员技术服务队开展“田间课堂”培训指导,推广“七统一”标准化种植技术(统一品种、播期、密度、施肥、植保、采收、分级),引入冷链物流企业建设3000平方米气调保鲜库,建立农产品快检中心,推动产品质量更有保障,流通效率大幅提升。今年通过“订单农业”模式,产品直供成都、昆明等城市高端商超,实现“当天采摘、次日上市",溢价率达40%。
三产融合绘蓝图
着眼产业长远发展,竹寿镇推动豌豆产业实现融合升级。第一步计划建成5000亩绿色种植基地,注册竹寿生态农产品商标,以规模化、品牌化做实基础保障;第二步启动豌豆深加工项目,开发冻干脆片、蛋白饮品等产品,以标准化、产品化延伸产业链条;第三步建设集采摘体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一边赏花、一边收豆”,以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种豆群众稳定增收。随着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竹寿镇秋豌豆产业有望在未来三年内带动2000户农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现在每亩桑园套种收入比单种桑叶多赚4000元,明年我们计划扩种到5000亩。”竹寿镇党委书记蒲宁表示,通过“以短养长、以长补短”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目前当地种豆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三年前增长了65%。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秋豌豆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豆豆”,为农户铺就一条充满希望的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