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宁:猕猴桃产业铺就致富路

2021-08-27 10:32:21来源:冕宁视角编辑:王云

立秋过后,走进冕宁县猕猴桃种植基地,站在田埂上放眼望去,绿油油的猕猴桃树冠与人齐平,绿叶掩映下的猕猴桃一个个露出了毛茸茸的脑袋。弯腰走进果园,抬头望去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密密麻麻的猕猴桃一个挨着一个,好不热闹。

这片丰收的景象背后是冕宁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十多年的探索之路。

10年选苗种下致富“黄金果”

2002年,凭着对种植水果的喜爱,冕宁县猕猴桃种植带头人高兴乘着火车一趟又一趟的往外面城市跑。10余年的时间里,高兴去了陕西、北京、上海、山东、湖南等地,挑选出来的桃子、李子、樱桃、枇杷等上百种果树,种在了自家的园子里,只为找到适合安宁河流域种植,且品质好、经济效益高的水果。

“这些年在不断的试种过程中,我发现猕猴桃这种水果产量高、品质高、口感好,管理起来也相对简单,简直就是我的‘梦中情果’”。说起发现猕猴桃的过程,高兴止不住的兴奋。

冕宁县河边镇位于安宁河流域,境内有成片的平原,土壤肥沃,适合猕猴桃搭架、牵藤成片种植;全年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满足猕猴桃在成熟期需要大量光照的条件。同时,这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猕猴桃的糖分积累,在这里种出来的猕猴桃甜度更高、口感更好,高兴便从湖南花重金买来猕猴桃果树新芽,开始了2亩地的试种之路……

然而,现实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由于缺乏专业的种植技术,果子果形不好、个头不大,产量质量均不达标。看着树藤上稀稀疏疏的猕猴桃,高兴的心中备受打击。

“为了解决猕猴桃的种植技术问题,种出品质更高的猕猴桃,我在网上购买相关书籍、也在相关网站学习,并结合气候、土壤、水文和当地种植户多交流经验。”那段时间高兴的身影总是穿梭于各个猕猴桃果园间,火辣辣的太阳把他晒得仿佛一朵黑黢黢的“乔巴菌”,回想起那段奔波的日子,高兴没有一丝疲惫,反而一脸的自豪。

学以致用,高兴不断改进种植养护方法,经过两年多不断的努力,2015年,这2亩猕猴桃果园终于迎来了硕果丰收的时候……

“当时这2亩地的猕猴桃收益在1万多元,到了2016年,产量更高了,收益就达到了5万多元,2017年,就达到了8万多元了。”说到猕猴桃丰收时,高兴的嘴角咧开了花儿。

种出高品质“金奖猕猴桃”收入囊中

河边镇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在外务工,家里的土地也都闲置了,摸索出了猕猴桃种植方法的高兴开始在冕宁县河边镇流转土地用于种植猕猴桃,不仅让这里闲置的土地“活起来”了,还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

“刚开始流转土地并不顺利,后来我和村组干部一家家走访解释,村民才同意将土地流转给我们。土地流转的价格在1000元到1200元一亩,总的流转了250亩土地。”高兴说。

土地问题解决了,猕猴桃基地也初具规模,基地里除草、打药、修剪、疏花疏果、树形管理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基地就聘用附近的村民,利用农闲时间到园子里务工,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土地租金和务工双收入。

“基地每年能向周围村民提供3000—4000个用工岗位,在聘用工人时,轻松的活都优先考虑附近年龄相对较大和经济条件相对较弱的村民,一个月也能有1800元左右的收入。”高兴介绍道。

在精心的培育种植下,基地的猕猴桃又大又甜,糖度都能达到18度-22度。2019年,基地将种植的“红阳”和“金果”两个品种猕猴桃选送参加品鉴大赛,凭借高品质力压群雄,分别获得“第二届全国猕猴桃品鉴会金奖”“首届四川猕猴桃品鉴会金奖”,现在大家都亲切地叫它们“金奖猕猴桃”。

种植规模化谋求乡村振兴新发展

眼下正值红心猕猴桃的成熟期,经过糖度和干物质检测后的猕猴桃被村民们熟练地采摘进腰上的袋子里,采摘下的猕猴桃经过自动分拣机分拣,均匀的分出大中小果,再经过包装、贴纸,运输,整个流程一气呵成,猕猴桃就这样搭上了电商的快车,销往全国各地。

“现在猕猴桃的品质是相当高的,收益也是十分可观,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要抱团取暖,产业有量才能形成竞争力。”高兴坚定地说。

探到致富锦囊的高兴不甘于自己享受致富的成果,他积极鼓励周边村民一起种植,谋求猕猴桃产业新发展。在他的带动下,目前河边镇种植猕猴桃已经有500余亩,冕宁县境内共有1500余亩,范围覆盖了若水镇、复兴镇、宏模镇等多个乡镇,但这,仅仅是冕宁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开端……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展猕猴桃产业,以河边镇为中心,建立一个猕猴桃产业园区,标准化种植,吸引外地企业到这里投资、建厂,搭建一条猕猴桃产业经济链。”高兴对未来的发展之路还有着更长远的打算。

望着这一片绿油油的猕猴桃藤架,看着一筐又一筐的猕猴桃运往全国各地,小小的果子承载的是精心培育的心血,是村民致富的希望,更是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蓝图。

记者:杨琴 周沁清 卢飞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