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宁:两项改革强村带弱村 盘活资源促产村融合

2021-06-16 11:13:18来源:封面新闻编辑:王云

6月10日,四川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场会举行。下午,现场考察组(凉山北线)来到位于凉山州冕宁县的建设村,冕宁县委书记马小宁介绍了冕宁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关工作情况。

马小宁说,冕宁在2017年底就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冕宁保证了全县41个贫困村稳定脱贫,并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在乡村振兴方面,他说,冕宁将围绕“123456”目标,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时,冕宁还将“两项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先手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招”,通过盘活资源,来促进产村融合。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连4年获脱贫攻坚先进县

马小宁说,冕宁是凉山的北大门,是凉山母亲河安宁河的源头,也是彝海结盟之地。辖19个乡镇街道、146个行政村和社区,全县总人口41万。202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3亿元,农业增加值27.8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33元。

脱贫攻坚以来,当地累计投入各项资金26.47亿元,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精准实施“十项扶贫工程”,落实“23个扶贫专项”。2017年底,冕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4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从2018年起,冕宁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县41个贫困村、8344户、35584人稳定脱贫,冕宁也连续四年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荣誉称号。

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马小宁说,“十四五”期间,冕宁将围绕“123456”目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具体而言,冕宁将坚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条底线;瞄准攀西国际战略资源创新开发示范区、安宁河谷地区高质量发展样板线两大目标;推进乡村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大改革;打造现代农业、康养度假、绿色工业、精品旅游四大招牌;开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生态建设、乡村治理五大行动;实施优质烤烟、油橄榄、冕粳147、牛羊、泸宁鸡、小香猪六大工程。

马小宁介绍,目前,冕宁县正以冕粳147优质种业、油橄榄现代林业园区、现代化引领性生猪育肥场、现代烟草综合示范园区、建设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园区“五个示范工程”为引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发展,真正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马小宁说,就冕粳147优质种业而言,现在冕宁全县有17.8万亩,亩产基本上能达到1080斤,“都是山泉水灌溉,质量非常好。”而油橄榄现代林业园区,规划建设是10万亩,现经种了3万亩,得益于冕宁独特的气候条件,油橄榄品质高,发展迅速。在引领型生猪育肥场建设上,以前冕宁常年出栏生猪32万头,引进现代养殖企业以后,生猪出栏数即将达到60万头。

两项改革强村带弱村 盘活资源促产村融合

“冕宁坚持把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先手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招’。”据马小宁介绍,在“两项改革”后,冕宁38个乡镇撤减为19个乡镇(街道),232个村(社区)撤减为146个。而作为此次现场会考察点位的建设村,也是复兴镇的建设村和林里乡的丰收村一并合并而来。合并前,建设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万元,丰收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7万元,是典型的强弱合并。

“怎样做好强村带动弱村的工作,做好‘两项改革’的后半篇文章,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马小宁说,他们就此问题给出的答案是:建设村采取对原丰收村项目、资金优先投入,就业岗位优先安排、新建产业优先扶持、优秀人才优先使用,强村带动弱村,“四个盘活”促进产村融合。

第一个盘活是盘活三块地。第一块地是撂荒地,当地将丰收村4000余亩撂荒地统一规划发展水果蔬菜,新增设施葡萄、蔬菜3200亩。1年时间,原丰收村村民人均产业收入增加1万余元。而产业收入大幅增加背后的“秘密武器”就是不起眼的螺丝椒。马小宁说,新增的3200亩里面有1100亩种的是螺丝椒,而螺丝椒在大棚里面生长情况非常好,亩产能达到2.3万斤,据市场行情一斤螺丝椒售价为两元来算,一亩地产值就能达到4.6万元。第二块地是集体建设用地,据马小宁介绍,当地村民基本上都有三四百平的宅基地,以前闲置,现在采取增减挂钩的方式,能复垦的就复垦,同时,村民也开始节约用地,建起一楼一底的住房,如此下来,盘活了50亩集体建设用地,并用于建设乡村振兴培训中心。第三块地是河滩地,建设村将400亩集体河滩地,入股到村民筹资成立的田园牧歌旅游公司,受益于村里便利的交通和离城区近的区位优势,开始大力发展集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的农业。

第二个盘活是盘活闲置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建设村和丰收村合并之后,因为支部活动室等都建在建设村,那么丰收村村委会活动室、学校、晒场等1.38万平方米的闲置场所,则按照村里统一的规划,改建成农特产品冷链仓储中心、产销中心、农文旅配套设施等,再租赁给企业经营。同时,建设村还开展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把集体的水、电、路、房屋等设施评估作价用于银行贷款,发展设施农业,这部分设施农业、乡村旅游。预计2022年,建设村加上入股田园牧歌旅游公司20%的利润,村集体经济将达到500万元以上,比2020年翻一番。

第三个盘活是盘活闲余资金。建设村村民以自愿入股的方式,筹资6700万,入股合作社,投资长兴、金洞子等电站,建设砂石加工厂,年分红年达1000余万元。此后,村民又筹资2172万元,成立田园牧歌旅游公司。马小宁说,在这种情况下,村民的思想观念也有了转变。“变成经营性的了,只要有钱就入股合作社开始投资,不再像单家独户种地的以前。”

第四个盘活是盘活人才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据马小宁介绍,在这方面,当地突出党建引领,成立建设村党委,把最年轻的24位党员,吸收进村集体班子或村集体经济。并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等121名,“村民不会,我们就把会的人请过来,我给你打工挣钱的同时,也把职业经理人的经营理念、思想观念学过来,这些东西从无到有,对村民们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此外,建设村还积极培养本土人才,把返乡的大学生和退伍军人全部用到各个产业里去,并培养“田秀才”“土专家”等乡村工匠。马小宁说,乡村要留住高层次人才很难,但要留住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则变得简单,而这批人培养出来,就是今后乡村振兴的主力。

同时,建设村还大力发展农文旅产业,他说,现在建设村一二三产互动良好,并提供了1274个就业岗位,就地就业536人,创业350人。据他介绍,建设村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不少外地人过来务工。“出去的人少了,进来的人多了。”如今的建设村已成为四川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全省集体经济十强村,也是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