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在冕宁:毛主席下榻冕宁陈家

2021-04-14 10:20:58来源:冕宁视角编辑:王云

1935年5月22日上午10时左右毛主席从南门进入冕宁县城。进城后,毛泽东一行由红军总部副官刘振亭带领,从桔柑巷绕道,到达县城东街距城门大约几十米的陈绍仁家。

陈绍仁家是冕宁的书香世家,陈绍仁曾留学日本,惜英年早逝,陈家所居的房子是冕宁的传统民居四合院,大门有一棵冬青树,华盖如巨伞,青翠欲滴,为气派的四合院增色不少,大门的墙上嵌入有“泰山石敢当”的石碑。数十年后,当冕宁工作组的同志在江西找到时任省军区司令员的陈昌奉,请他回忆当年毛主席在冕宁县城的住所,他仍记忆犹新。根据他的回忆,县文管所的同志最终确认毛主席当年就住在陈绍仁家,也就是当地人说的陈家大院。陈昌奉等随行人员住在四合院两旁屋下边的走廊里,走廊很宽,既干净,又清静,“我对住在冕宁很满意。”陈昌奉说。

毛泽东在长征中一般都不睡老乡的床铺,担心惊扰老乡,而是临时用门板搭。由于红军走的多是穷乡僻壤、苦寒之地,每到一地,警卫员都要忙着去找板凳和门板搭床,异常忙碌。但是,冕宁陈家什么都有,陈昌奉就用现成的门板为毛泽东搭了一个宽铺。上面铺着两床毯子,再罩上一条白床单,放一个白枕头,一床薄被子,被子也是白布面料,五月的冕宁已不冷了,床前摆着两张条桌,桌上放一盏旧式马灯,一个铜墨盒,两支毛笔,几支红蓝铅笔,几张对方纸。把两个白铁皮文件箱放好以后,又在床铺前面放一张条桌,以便毛主席读书看文件。这便是毛主席的住宿和办公场所,陈昌奉很快就整巴适了。

毛主席对下榻的陈家四合院最为满意。看见主人家挂有扁和不少书籍,其中还有不少外文书籍,包括日文书籍,毛主席随手拿起一本清代编的《冕宁县志》饶有兴趣的看起来。毛主席早年的同学周世钊,在谈到毛泽东青年时代读书的情况时,就说毛泽东有“四多”习惯: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毛泽东自己曾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毛泽东之所以能够站得高、看得远、战略眼光宽广,成为一位杰出的革命家、思想家,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他有渊博的学问和丰富的知识。

(供稿:冕宁县史志办)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