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聚焦丨“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吉克曲布:让更多人听到凉山的声音

2022-04-24 11:11:46来源:四川日报编辑:王云

4月24日四川日报02版截图

4月20日晚,在西昌市总工会、西昌市文联主办的“音乐公益课”上,“山鹰组合”成员、彝族音乐人吉克曲布结合几十年的创作经验,与近百名音乐从业者、评论家、大学生等分享民族流行音乐创作经验。

凉山古彝风情文化演艺有限公司董事长,凉山州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流行音乐学会会长……吉克曲布有很多身份。30年前,他参与组建的“山鹰组合”从凉山出发,火遍全国;30年后,他守在音乐之路的起点,助力更多彝族音乐人实现梦想。他说:“面对学生和大众,我不敢保证已经做得足够好,只能继续严格要求自己,做个善良的音乐人。”

日前,中宣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文联授予44人“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吉克曲布名列其中。□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如波

“向后飞翔”,发掘传承彝族文化

4月16日,吉克曲布在朋友圈转发了一首新歌《女人》。歌曲由他本人作曲,彝族诗人阿都阿喜(鲁娟)作词,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的青年歌手拉一阿加莫演唱。“这是彝族文化人之间的一次‘强强联合’。”吉克曲布说。

今年52岁的吉克曲布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几乎每个月都有新歌面世。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吉克曲布创作并出版的歌曲有600余首;算上小样、草稿等未公开发行、“放在抽屉里的”作品,总数在1000首以上。

这一创作历程已持续30年。上世纪90年代初,吉克曲布与瓦其依合、奥杰阿格组成“山鹰组合”,签约一家唱片公司并推出专辑《走出大凉山》,销量高达80万张。他们接连出版3张专辑,《走出大凉山》《七月火把节》等歌曲火遍全国。

“山鹰组合”踏上北漂征程,他们有了新的烦恼。“我们在外面待了几年,做着市场化的流行音乐,结果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吉克曲布说。

随后3年间,“山鹰组合”成员放下工作,走进云贵川藏,一边参加小型演出挣路费,一边考察少数民族音乐。“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向后飞翔’。”吉克曲布说,其间,他们在北京成立工作室,制作、出版的新专辑不再单纯追逐流行,而是有了更多对民族文化、音乐艺术等的思考。

行走家乡,吉克曲布发现,小时候长辈脱口而出的歌谣,如今的年轻人大都不会唱,甚至听不懂了。几年前,吉克曲布受邀制作一张世界音乐专辑——《典藏大凉山》。两年时间里,他在凉山各地搜集史诗和歌谣,将其改编成几分钟的歌曲。

做音乐的同时,吉克曲布还用各种方式守护彝族文化:出演电影《毕摩纪》、《走山人》,筹划并拍摄纪录片《失落的口弦》……他希望通过这些行动,让更多人了解彝族文化。

搭台助力,培养更多彝族音乐人才

新世纪以来,在“山鹰组合”的影响带动下,众多优秀彝族音乐人崭露头角。

“我想把自己多年的经验带回家乡,回馈家乡。”2010年,吉克曲布从北京回到西昌,成立自己的公司。公司位于西昌市大凉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内,配备专业的录音棚、视频工作室等设备设施,主要经营音乐制作、演艺等业务。“音乐是凉山的一张名片,往往跨过一座山,音乐形式就发生了变化。”吉克曲布希望发掘更多优秀音乐人,为他们提供施展拳脚的舞台。

如今,吉克曲布的学生,有的进入凉山州歌舞团等专业院团,有的去大城市追逐音乐梦想。在他的带领下,一批本土音乐制作人逐渐成长起来,开始独当一面。

除了发掘、培养民族音乐人才,吉克曲布还致力于搭建平台,让他们有地方表演。回到西昌后,他连续10年参与举办彝历新年音乐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彝族音乐人搭台,也让彝族老乡增收。

他还在电视台做了一档音乐节目“行者音乐汇”,后来参与策划的“中国彝歌会”已被打造为最具影响力的彝族音乐品牌之一。如今,为各类音乐节目推荐、输送彝族音乐人才,成了吉克曲布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

吉克曲布持之以恒的创作,也大大丰富了四川和贵州、云南彝族音乐人的“曲库”,海日乌芝、安东、海来阿卓、吉克皓、吉克诗薇、拉一阿加莫等歌手都曾受益。吉克隽逸的《带我到山顶》,以及她后来发行的彝语歌曲大都出自吉克曲布手笔。“他们把彝族音乐带到更加广阔的平台,让更多人听到凉山的声音。”吉克曲布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