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人酷爱饮酒,无论是男是女,几乎人皆饮酒,并通过酒衍生出特有的酒文化。彝谚道:“祭祖送灵酒,宗族和解酒,姻亲联姻酒,逢年过节酒,走亲访友酒,聊天谈论酒,接客待物酒,娶媳嫁女酒……”一坛美酒,呈现出丰富的彝家生活画面。
在凉山,有一种独特的酒——杆杆酒,在当地又叫坛坛酒,彝名为“尔嘎”。因配制时用土坛装盛,饮用时插入打通的细竹竿,用以吸饮坛内之酒而得名。
过去,家家户户都会在彝族年到来之前,提前酿造一坛杆杆酒。客人上门,没有肉可以,但却不能没有酒。家里开封的头道杆杆酒,必定要请邻居们先来尝尝。
要做出色彩澄黄、酒味醇正、口感舒爽的杆杆酒,在原料选取上就不能马虎。杆杆酒的制作,没有具体的标准,备料、蒸煮、冷却、加酒曲发酵、入坛密封等十多道工序全靠经验来掌控,其中,蒸煮和加酒曲最考手艺,也是决定一坛杆杆酒优劣的关键。
蒸煮过程,水的多少很关键,要保证高粱蒸熟透水刚好收干才能酿出好酒。过于软绵或者没有熟透都不行。酒曲的多少和配料,也会影响口感。
时间上,一坛杆杆酒,从准备到选料,再到完成酿造,少则七八天,多则十几天。
喝杆杆酒专用的空心竹竿,叫“支布”。等竹子长到大拇指粗细时,砍一大把回来,洗净晒干,用烧红的铁丝把竹心穿空,再用绳子系在竹竿两头,把竹竿压弯就制作完成了。
杆杆酒的口感,和普通酒一样,时间越久酒香越浓,虽说存放两三个月就能饮用了,但存放两三年的杆杆酒最为香甜醉人。
2009年,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彝族杆杆酒酿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杆杆酒和彝族的酒文化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勤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