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松潘的红军长征纪念碑。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树摄
夹金山。黄刚摄
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毛泽东用“红军不怕远征难”高度概括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描述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跨越雪山草地等。这些战斗发生的巴蜀大地,是中央红军经过时间最长、地域最广、战役最多的地方。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生动而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镌刻了撼天动地的不朽长征印记。□王军
壹 四渡赤水出奇兵
1935年1月,红军占领贵州的第二大城市遵义。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以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处处主动。从1月末到3月下旬,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其中,红军第二次、第四次渡过赤水河,都是在古蔺县太平镇太平渡口一带。
时任红三军团政治委员的杨尚昆回忆,渡过赤水河后,原来准备经过古蔺、叙永向长宁集中,到宜宾附近北渡长江。但很快就发现各路追敌已逼近川南,川军又有40多个团扼守长江北岸。2月7日,军委决定转向鸡鸣三省地区的云南扎西,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陆定一、贾拓夫的《长征歌》写道:“二月里来到扎西,部队改编好整齐。发展川南游击队,扩大红军三千几。”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郭化若作了《四渡赤水》:“小桥初架渡天兵,避实击虚妙计生。且听娄山关下战,桥前火把又纵横。”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贾若瑜作了《浪淘沙·过猿猴(元厚)红军渡》:“信步猿猴,我自神游。虺江四渡挽危舟。进出川黔天地广,袖里奇谋。何事可埋忧?又拭吴钩。娄山一战震寰球。巧渡金沙龙入海,伟业千秋。”虺江是赤水河的古称。元厚红军渡是红军一渡赤水时右路纵队的主要渡口。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欧阳文作了《长征》诗:“遵义会议挽艰危,全军将士喜上眉。重占遵义施计巧,再夺娄山显神威。四渡赤水歼顽敌,三路白军化烟灰。夜过乌江迫贵市,军威浩荡震蒋魁。”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肖华,创作了长篇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后被改编为《长征组歌》。其中的第四首是:“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首诗表现了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盛赞了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才华。
贰 红旗直指金沙江
1935年3月下旬,红军南渡乌江,佯攻贵阳。正在贵阳督师的蒋介石,慌忙把滇军主力从云南调来贵阳。红军立刻跳出贵州,快速地分三路大踏步西进云南,前锋佯攻昆明。留在云南的滇军急于集中力量防守昆明,滇北各地和金沙江南岸的防御力量空虚,红军转而向北,在5月初抢渡金沙江。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高达300多米,在此架桥很不容易。同时水流湍急,很容易翻船。当地船工自愿帮助红军渡江。5月3日至9日,历时七天七夜,7只木船将中央红军2万余人全部送过金沙江。敌人得知红军的行动后,花了11天才追到江边,这时红军早已渡江完毕。
肖华的《渡金沙江》形象地描述了这件事:“云崖壁立,江水湍流急。奔袭皎平施巧计,夺取两船何易!甩开数十万敌,冲破围追堵击。蒋贼望河兴叹,拾点草鞋破屣。”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张爱萍在《堵敌》中描写了同样场景:“金沙浪激追兵来,穿越枪林攀巉岩。火焰山前布奇阵,笑贼尽捡烂草鞋。”
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进入会理。5月12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了入川后第一次扩大会议,这就是著名的“会理会议”。
陈云在《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中回忆:“在会理城我们休整了五天,政治局召开了会议。”“决定加速向北前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后来,红二、六军团长征至黔滇边并计划在南北盘江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后接指令由金沙江上游渡江到西康(今四川境内)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北上。红二、六军团立即西进,横扫云南,进至丽江以西一带渡江。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萧克,写下了《北渡金沙江》:“盘江三月燧烽扬,铁马西驰调敌忙。炮火横飞普渡水,红旗直指金沙江。后闻鼙鼓诚为虑,前得轻舟喜欲狂。遥望玉龙舒鳞甲,会师康藏北飞缰。”
叁 彝汉结盟同举义
红军渡过金沙江后,来到凉山彝族地区,此时,有两条路可选:一是从泸沽东面翻越小相岭,经越西县城到大树堡渡河;一是走小路,从泸沽过冕宁,再穿过西北部彝族聚居区到安顺场渡河。如果走大路,可以料到敌人会毁掉一切可供食用的粮食储备。红军派出一支部队走大路以吸引敌人,而其余部队都走小路进入了彝族聚居的山区。
红军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处处尊重彝族风俗习惯。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按照彝族习俗,同沽鸡家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饭毕,刘伯承送上一面印着“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支队”的军旗,任命小叶丹为支队长。红军离开时,彝族同胞送给红军马匹、牛羊以及各种礼物,帮助红军顺利越过彝区。
欧阳文在《长征》诗中写道:“红军巧渡金沙江,围攻会理入大凉。彝汉结盟同举义,民族政策放光芒。僻壤越嶲接相岭,巍峨营盘迫大江。喜得彝胞来引路,胜利抵达安顺场。”越嶲是古称,即今越西县。相岭指小相岭,在今越西县与冕宁县之间。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莫文骅,作了《鹧鸪天·安顺场有感》:“阋墙一怒率孤兵,蜿蜒西南赴远征。水浪天翻伤劲旅,汗泪横流吊群英!时势变,举新旌,红军飞渡波涛惊!倮支援掀谷浪,敌人溃退似巢倾。”词中提到的倮 ,即是现在的彝族。词的上阕写石达开兵败。而下阕除了描写红军战士英勇渡河之外,特别突出了“倮 支援掀谷浪”。
肆 安顺场边孤舟勇
1935年5月23日,中央红军先遣队进入今石棉县境筲箕窝。中央红军一部经晒经关至大树堡,在大树堡佯作渡河准备,扬言攻打富林、进军雅州、解放成都。5月24日,中央红军先遣队经擦罗,深夜赶到安顺场,夜袭夺得一只渡船。
大渡河两岸石壁陡峭,水深流急。许多人关注着红军会不会重演石达开的悲剧。5月25日,红军17名勇士驾小船强渡大渡河,占领渡口,接应部队渡江。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的聂荣臻,当年指挥了这场战斗:“大渡河流险,吾非石达开。飞兵天际至,历史不重来!”“安顺急抢渡,大渡勇夺桥。两军夹江上,泸定决分晓。”
肖华的《飞越大渡河》写道:“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威风显,勇士万代留英名。”
强渡大渡河后,中央红军开始陆续渡河。但大渡河水深流急不能架桥,渡船只有3只,往返一次约一个小时,要使3万多人马全部摆渡过河,大约需要一个月。
5月26日,中央纵队抵达安顺场。毛泽东、朱德等听了刘伯承、聂荣臻等关于强渡大渡河的汇报,鉴于敌军已逐渐逼近,情况紧急,于是决定以渡河的红一师和干部团组成右路军,沿河东岸北上;以红二师为左路,沿河西岸北上。两路夹河而上,直取泸定桥。
伍 铁索桥上威风显
1935年5月28日清晨,作为红军左路军先遣队的二师四团接到军委电令,要求他们提前一天赶到泸定桥。那时距泸定桥还有240里,道路坎坷难走,沿途又有阻敌,要在不足一昼夜的时间里走完,是极其困难的。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杨成武,是当时红四团政委。他在《忆长征》中这样描述:“这一阵雨真猛,电光闪闪,雷声隆隆,瓢泼似的雨一个劲地往我们头上浇着。天,黑得象倒扣的锅底似的,伸手不见掌,只有打闪的一瞬间,才能分辨哪是山哪是路。”成仿吾在《长征回忆录》中这样写道:“由于疲劳已极,还有人站着打瞌睡的,险些跌下河去。于是干脆解下了绑腿,一条一条地接起来,前后拉着走。”
红军快速行军,在猛虎岗山顶,与敌人短兵相接;在磨西,面对敌人恶意炸毁过河的唯一木桥,重新架桥;在杵泥坝,机智地打着火把与敌军隔河前行,一路摧毁敌人的层层阻击,历经艰险,终于在29日凌晨6时赶到了泸定桥。
这时桥上木板已被国民党拆去。红四团一营二连22名英雄,冒着对岸的密集火力,攀着高悬江上的光溜溜的铁链,冲上对岸,掩护大部队顺利渡过大渡河。
杨成武在《飞夺泸定桥》中写道:“无边风雨夜,天堑大渡横。火把照征途,飞兵夺泸定。”
郭化若作了《急夺泸定桥》:“泸定桥头铁索寒,桥前敌我战方酣。雄师争进驱顽敌,夺得长江又一关。”他还留下了这样的诗句:“金沙浪急军行疾,泸定桥残火炉微。”
陆 夹金六月犹飞雪
红军过大渡河以后,面临三种选择:向东走,沿途遭受川军进攻的危险极大;向西可以沿一条马帮常走的山路通往川西北丹巴、阿坝;最后一种是翻越夹金山。中央决定避开人烟稠密地区,向北走雪山草地一线。
1935年6月11日中午,中央红军进入宝兴藏民族聚集的大硗碛。夹金山横亘于宝兴县与小金县之间,是中央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山势险峻,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气候变化无常,忽而狂风大作,忽而骤降冰雹。从山麓至垭口,曲折盘旋,坡陡路滑。红军翻越的王母寨垭口海拔4114米。
张爱萍作了《翻夹金山》:“夹金六月犹飞雪,红军渡泸从头越。夜宿南麓孤月升,晨攀北峰冷日斜。银海茫茫鸟兽绝,寒风凛凛休停歇。狂喜两军巧会师,欢声雷动天地裂。”
红军战士大部分是南方人,身上穿一件单衣,从未经历过这样高寒缺氧的环境。时任红三军团副参谋长伍修权回忆,最初走100步喘口气,后面改为50步,最后降到30步。
6月17日晨,毛泽东手持木棍与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成员一道,徒步翻越夹金山。先后翻越了夹金山的将领中,有8位后来成为了共和国的元帅,7位成了大将。
杨成武作了《翻越夹金山》:“天空鸟飞绝,群山兽迹灭。红军英雄汉,飞步碎冰雪。”
莫文骅作了《钗头凤·忆过夹金山》:“狂风吼,飞雪骤,山径冰滑悬崖陡。白一色,忽又黑,天气互变,顷刻难测。愕!愕!愕!齐闭口,急奔走,拼命坚持还助友。苦跋涉,胜险恶,雪山飞渡,幸未日昃。乐!乐!乐!”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王六生在《有个战友倒下去》中写道:“小辣椒,闪红光,行军锅,响叮当。一道道悬崖头上横,一条条深谷脚下躺,时而狂风卷飞雪,又来冰雹从天降。气温低,刺骨凉,氧气薄,憋得慌。有个战友倒下去,眼睛似合又似张——同志们,莫悲伤,踩着我肩继续上!”
柒 草地一片野茫茫
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到达懋功(今小金县)东南的达维镇,与前来迎接的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李先念部会师。6月26日,中共中央在两河口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红军集中主力向北进攻,以创造川陕甘革命根据地。
8月初,红一、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左、右两路军北上。中共中央所在的右路军北上时,穿越大草地。起初进入的是旱草地,后来进入了水草地。茂密的水草下面,是深深的沼泽,浅处没膝,深处没顶,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沼泽里。
草地最难的还是吃。没有粮食,就找野菜吃;野菜也挖不到了,就开始煮牛皮带吃;到最后,开始杀部队的骡马。贾若瑜回忆,7天7夜草地行军,约600里,虽然没有与敌人打上一仗,团里却有五六百名同志牺牲,都是饿死的。
王六生在《采把野韭菜充饥肠》中写道:“过了雪山过草地,草地一片野茫茫,无人烟,没村庄,风嘶吼,苍穹黄。吃了皮带吃皮鞋,只见粮袋底朝上。野韭菜花,草中藏,忙采摘,充饥肠。革命吃得千般苦,再辣再涩也觉香。”欧阳文在《长征》中写道:“时云时雨又时晴,苍茫无际草地行。遍地泥潭无寸木,缺米短柴断火星。乌云覆盖无飞鸟,旷野相依任雨淋。静坐待更难合眼,遥望天际盼黎明。”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张云龙作了《草地行军有感》:“军行早,满目皆荒草,破衣遮得风雪寒,树皮草根充饥饱,北上是英豪。”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李真作了《咏怀草地》:“咫尺冰雹远红霞,长川水草无人家。夕阳黄昏金蛇舞,满营篝火自煮茶。人语马啸西风劲,露洗湿衣成冰瓜。野草充腹腿脚肿,风露当饮脸布瑕。”
张爱萍在《过草地》中写道:“绿原无垠漫风烟,蓬蒿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坐地随意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肖华在《过雪山草地》中写道:“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袭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首诗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极大困难,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捌 冲破天险腊子口
右路军走出草地后,张国焘借口河水陡涨和缺乏粮食,在左路军到达阿坝后便不愿北上。1935年9月9日,他又密电命令右路军陈昌浩南下。
为了贯彻北上方针,避免红军内部可能发生的冲突,毛泽东等决定连夜率红一、三军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右路军中的原第四方面军部队仍折回南下。
北上的红军改编为陕甘支队,只有七千多人,处境十分艰难。9月中旬,陕甘支队攻克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南部。
杨成武作了《突破天险腊子口》:“腊子天下险,勇士猛攻关。为开北上路,何惜鲜血染。”
肖华作了《突破腊子口》:“峭峰插云一线天,陇蜀千嶂峡道连。秋风夜雨腊河吼,关险防固敌凶顽。绝壁巉岩挡不住,神兵飞下万重山。横扫白军葬深谷,征师高歌进陕甘。”
欧阳文在《长征》中写道:“英勇红军世无双,踏破千山万水长。雪山草地任飞越,寒暑饥乏无阻挡。冲破天险腊子口,歼灭顽敌鲁大昌。铁流两万五千里,挺进陕甘为救亡。”
陆定一、贾拓夫的《长征歌》中写道:“九月出发潘州城,陕甘支队东北行,腊子口渭河安然过,打了步兵打骑兵。”
10月19日,北上红军到达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行程两万五千里、纵横十一省的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了。
玖 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领导下,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1月,红四方面军南下在雅州百丈关受挫,采纳中共中央提出的西进,准备策应红二、六军团挥师北上,3月底进入甘孜县境。7月2日,红二、六军团齐集甘孜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会师后,红二、六军团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
萧克写下了《高原会》:“康藏征途木叶青,忽闻金鼓来郊迎。高原初夏风不暖,一曲高歌步履轻。”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张贤约作了《雅江阻击战》:“雅砻江畔旌旗赤,全师严阵打阻击。两军会师声威壮,隔岸敌军逃遁急。”
经过朱德、任弼时、贺龙等力争,红二、四方面军终于共同北上,在1936年10月先后同红一方面军会合。这样,红军三大主力都胜利地完成了长征。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在跨过雪山之际,已经看到胜利就在前方。他以火一样的热情,描绘出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途,鼓舞着红军将士和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长征永远在路上,在全党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