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育桃李 木里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06-30 18:01:34来源:川报凉山全媒体编辑:李天锐

四川在线消息(图/文 张涛 罗正友)雪域高原晨光中,木里红科中学智慧教室里,学子们指尖划过联网触摸一体机上的互动课件;乡村学校教研会上,宁波支教教师带来东部先进教学理念——这是木里教育近年发展的生动写照。

2019年至2025年,木里教育经费投入增长112%,新建改扩建学校136所,教师本科率提升27个百分点,“集中办学”让92%初中生享受优质寄宿教育。在政策扶持与政府重视下,这片曾经教育滞后的土地迎来教育“春天”。

(县委书记高峰在乡镇中心校调研)

政策赋能,推动民族教育蝶变

上级将木里教育纳入民族地区相关规划,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教育部专项资金重点倾斜,相关政策精准落地,2025年,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改善高中办学条件。宁波、佛山等地深化“校联体”帮扶,230余名骨干教师驻点支教,引入现代教育理念,木里中学与东部名校“云端同课”。一位宁波支教老师感慨:“看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把东部经验带来,看到他们进步,一切都值得。”2025年,浙江省鄞州区、攀枝花市等帮扶单位投入1.33亿元,实施92个项目,助力木里教育质量提升。

加大投入,重塑教育版图

木里县委、县政府将教育支出列为财政“头号工程”,近五年累计投入15.6亿元,实施168个基建项目。新建15万平方米塑胶运动场、260间智慧教室,1.5万台套多媒体设备实现“互联网+教育”全覆盖,偏远乡村小学也能同步收看成都七中直播课;建成10.2万平方米标准化学生宿舍,92%初中生实现寄宿制管理。去年,城关小学食堂扩建、县城第三幼儿园等项目开工,新增540个学位。宁朗学生家长边玛杜基说:“孩子能享受这么好的教育资源,我们很放心。”

师资强基,打造智力高地

木里县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破解师资瓶颈。2025年,通过“招才引智”等渠道计划引进20名紧缺学科教师,“银龄讲学计划”吸引15名退休名师扎根。茶布朗镇中心校老教师扎西说:“年轻老师留得住、教得好,去年乡小学统考成绩冲进全县前三。”木里县实施教育管理干部“蓄水池”计划和教师研修计划,每年选派300余名教师赴成都、宁波进修。“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工程”使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从58%跃至85%。目前,全县有在职教职工1519人,二级职称以上教师占比92.8%,州级以上名校长6名、名师144名,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升。

集中办学,激活质量引擎

针对地广人稀、校点分散问题,木里推行“初中进城、小学入镇”集中办学模式。乡镇中心校集中后,音体美专职教师配备率从32%提升至89%,藏汉双语、民族歌舞等特色课程入选省级精品课程。瓦厂片区重点寄宿制小学学生小卓玛说:“老师说我的作品可能参加全国展,以前想都不敢想。”该校自2022年创办,构建校本课程体系,融入民族文化课程。2019年投入使用的红科中学整合7所乡镇初中资源,提供3000个优质学位,缩小城乡办学差距。

2025年高考,木里县本科总上线272人,较上年增长56人,本科上线率达39.6%,较上年提升5个百分点;特控线上线49人,比2024年重本上线增长19人,本科上线连续10年增长。从1953年首所小学110名学生,到如今全县3.2万名师生共享教育红利,木里正以教育为笔,在雪域高原书写从“穷乡僻壤”到“人才摇篮”的时代答卷。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