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四川打工妹在东莞开展产教融合培训,让更多彝族老乡走出大山

2021-03-09 11:36:3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云

四川在线记者华小峰

“好好挣钱,好好干活,就会越来越好!”“我想今年能挣5万块钱,最少4万吧,把钱拿回老家盖房子。”这是四川省美姑县龙门乡哈莫村阿者牛洛和越西县普雄镇布阿觉村的木出石则木在“三八节”前夕对四川在线记者说出的自己内心的心愿。阿者牛洛去年2月从家乡来到广东东莞汇森产教融合教育参加实训,木出石则木是去年9月到的这家教育科技公司。这里有很多像她们一样怀揣梦想的彝族兄弟姐妹,她们不仅在这里练就了技能,学会了生产线上的工作,也让她们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盼。

美姑县龙门乡哈莫村阿者牛洛和石扎衣子新年都有相同的心愿。

汇森产教实训车间。

产教融合班的吉克阿衣中期语文考了95分。

实训车间生产线。

生产线上的彝族姑娘们认真工作。

生产线上的彝族姑娘们认真工作。

这家引进了大量凉山彝族兄弟姐妹的劳务公司是由地地道道的大巴山人陈得琼创建的。巴中平昌人陈得琼1995年就在东莞打拼,2015年在东莞创办了川籍农民工之家——凉山州驻东莞市农民工工作服务站。

在东莞务工的凉山籍人几乎都是从她的教育培训公司走出来的。陈得琼的人力资源公司专门和彝族娃打交道,每年都能培训2至3千名彝族农民工。十年时间帮助和得到技能培训的彝族农民工有近5万人,陈得琼从此也有了“彝族阿姐”的美称。

“命运之门也要给这代彝族的年轻人开启,让他们走出去,能通过学习来掌握一门技能,那对改变他们的家乡有莫大的帮助。”从大巴山走出来的陈得琼能理解这些从大凉山来的彝族孩子们,“都是山里的孩子,和她们在一起就有了自然的亲切感,国家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扶贫政策,这次跟越西职中联合办学的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陈得琼说:“在我们这里都是各企业采取订单培养、双元制教学、产教融合模式培养人才,为东莞的企业输送了大量的技术工作人员。这些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凉山籍务工人员,也越来越多地得到了各企业的认可和支持,也希望这样的爱心传递能得到延续。”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