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多向发力提升森林草原防灭火常态化治理能力

2023-02-21 15:53:39来源:凉山新闻网编辑:王云

2月,时值凉山各地学校开学。而春季学期,也是凉山州森林草原火灾高发期。2月8日,凉山州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森林草原防灭火”主题教育活动全面启动,全州1726所学校、130余万名师生及相关人员同步参与。

一场特殊的“开学第一课”,是凉山全力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攻坚战的生动缩影。

凉山拥有森林4715万亩,森林覆盖率51.9%,而云南松占全州森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草地面积1193万亩,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86.08%。与此同时,凉山地处罕见的亚热带干热河谷地带,气候条件复杂,干热同季,冬半年日照充足,少雨干暖。特殊的地理环境、森林类型以及气候条件造成了凉山森林草原火灾多发易发。

面对风险挑战,近年来,凉山持续推动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走深走实,不断围绕“三化”建设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提升森林草原防灭火常态化治理能力。

“职业化”建强力量

森林草原火灾“打早打小打了”,关键在“人”。在指挥力量上,州县森防指严格实行“实体化”运行,严格落实“指挥部+清单制”工作机制,不断调整充实州县森防指“一办六组”,细化职责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在扑火力量上,按照“高危火险县不少于100人,高风险县不少于80人,重点乡镇不少于30人、有林村不少于15人”标准,全州建成县级专业队伍17支、2026人,乡镇半专业队伍304支、8098人,村级初期火情处置小组2166支、28700人,县乡村三级扑火队伍达到3.88万人。

在巡护力量上,以“半小时内响应到位”为标准划定林区网格,每个网格内部在山顶建立4人值班的瞭望点、在山腰建立8人以上驻守的前置点、在山脚建立4人蹲守的卡点,全州瞭望点、前置点、卡点数量达2418个,形成“山与山守望相助、点与点密切联动”的前置驻防体系,为打早打小提供坚实基础。

“专业化”建强支撑

设施和装备是“专业化”的重中之重。目前,凉山已建成防火通道5.1万公里、隔离带2.3万公里,林区防火通道密度达到15.7米/公顷,远远超过6米/公顷的国家标准,前置期完成维修20964公里;建成蓄水设施7.3万口,可蓄水量达154万立方米,林区蓄水设施密度达42.6公顷/口,蓄水量达2公顷/立方米。同时,配备消防水车650辆、高压接力水泵5260个、水带253万米、水囊3573个、单兵装备5.35万套。

“专业化”也体现在扑救处置工作上。凉山立足实际、汲取经验,印发《凉山州森林草原火灾火场扑救处置工作规范(试行)》,全方位明确指挥体系、火场管理、交通保畅等关键环节,为扑火工作提供专业性依据。

此外,因地制宜对州县18个应急预案、304个乡镇应急处置办法、2139个村级应急处置手册进行全覆盖修订完善,州、县、乡三级组织开展实战演练2.6万余次,不断提升各级人员专业化、实战化水平,实现专业的人指挥、专业的人扑火、专业的装备灭火。

“规范化”建强屏障

管好重点区域,降低火灾风险。自每年前置期开始,凉山抓早动快组织“五周五缘”可燃物全覆盖排查、常态化巡查、逐一巡回清理,持续降低重点区域可燃物载量。同时,对森林面积大、致火风险高的区域划定“火险区”,在高风险山头周边设置“火警线”,全面推行“一村一辅警”,重点村组建军警民联合巡逻队伍,对违规进入“火险区”、跨过“火警线”和违规野外用火的行为进行依法严厉打击,形成震慑。

管好重点人员,减少火灾人为因素。为严格落实责任,凉山实行州县乡村组干部“五级包保”,锁定“林边村”3558个、“林缘户”7.5万户、“林中人”6.2万人进行“盯对”管理,成立9.1万余个“十户联保”小组进行组内监管,高位推动末端发力群防群治终端见效工作机制取得实效。

通过多管齐下、多向发力,2021、2022两年凉山森林草原火灾发生量分别比上年下降30.7%、44.4%。然而,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作,围绕提升常态化治理能力,凉山还将继续在探索中前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