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做强农业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2021-05-10 10:55:19来源:四川在线-凉山频道编辑:王云

四川在线消息(白里呷)近年来,金阳县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巧打产业发展“组合拳”,为群众增产增收、乡村振兴、全面奔康打下了可持续增收的产业基础。

“薯+菜”:高寒山区群众增添新产业

该县着眼于县域内立体气候明显、高山、二半山、低山温差大等地区实际,发动高寒山区群众大力推广“春种马铃薯,秋种露地蔬菜”模式。

通过实施“薯+菜”助农增收模式,实现了一年种两季、由一次收入变成了两次收入。据相关统计显示,2017年至2020年,该县每年种植春马铃薯10万亩上,年产量15万吨以上,产值2.4亿;每年种植秋蔬菜6.5万亩,亩均收入3000余元,年产值1.3亿元以上,每年带动7500多贫困户、3.5万人增产增收。

打造“林+芋+草+畜”全空间发展模式

全县分别在河谷、二半山、高山“三带”提升“三棵树”套种套养立体林业经济,着力形成“低山青花椒套种白魔芋、二半山核桃套种花魔芋、高山华山松套种牧草”的林上林下立体林业产业发展模式。

目前,全县青花椒、核桃、华山松“三棵树”种植面积达202.21万亩,魔芋种植面积8.73万亩。

产业“融”合发展提质增效

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将“三产”链条串点成线,进行市场化运作的现代农业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带动全县农业、牧业、服务业、加工业“全产业”发展。

建立农特产品营销体系,全速推进“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坚持线上线下双向发力,突出精深加工、“互联网+”、农文旅结合重点,加快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物流仓储中心和配送站点建设,健全完善物流配送体系,使“金阳青花椒”等绿特产品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远销东南亚、西欧等一些国家,延伸产业增值链,增加群众收入。

拓展产业发展链,拓宽增收渠道

探索“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基地”的利益联结模式,将财政资金投入形成的资金以优先股方式分配给农户和村集体,采取民办公助方式引导群众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建成各具特色的水果、中药材、生态养殖、农产品加工及电商等产业扶贫示范项目16个,进一步拓宽了群众产业增收渠道。

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投资1.2亿元分别建设年出栏6万头的生猪养殖场,将财政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全部量化给2848户18461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并将量化资产进行入股分红,实现资产收益扶贫。建设县城河东新区物流园区、青花椒产业园、高山蔬菜产业园等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既帮助劳动力就近就业,又能参与二次分红,以园区为纽带带动农户户稳定增收。

加快建设青花椒、白魔芋等精深加工厂,构建完备的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电商、销售产业链,支持各类农产品、手工作坊发展,促进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广泛搭建节会展销、商超专柜等平台帮助群众促销农特产品,带动提高商品化率。

积极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

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计划,狠抓“三品一标”建设,健全青花椒、白魔芋等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可追溯等“八大体系”。打响金阳青花椒、白魔芋、乌洋芋等特色品牌,完成品牌包装31种,成功创建青花椒、白魔芋“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注册“白魔芋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鼓励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初、精、深加工,着力延伸青花椒、白魔芋等特色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使农户农牧产品就近实现商品化、市场化。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加快推进农产品冷藏库和冷链物流建设进度。

发展经合组织助农脱贫增收

因村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强化项目包装、技术指导、保底收购、以奖代补等举措,大力发展以村“两委”为主导的新型集体经济,全县135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全部实现投产运营。

积极引导产业布局相似、互补性强的村发展村级联合社,或鼓励村集体与致富能人、种养殖大户联合。全县专业合作社达440户,入社成员9851人,注册资金6545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36亿元。

鼓励和引导农村能人、种养大户发起组建“果蔬薯草药”和畜禽养殖专合组织,大力培育“规模种养+”“工程团队+”“经济林木+”“农机租赁+”“闲散资金+”等多种形式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合组织、集体经济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76个,覆盖5863户农户,每年稳定解决5000余人长短期就近就地就业,助力农户年人均增收300余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