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县:脱贫不返贫 致富有底气

2021-05-10 10:37:42来源:川观新闻编辑:王云

杨波 川观新闻记者 何勤华

“我在这里务工,平均每月能寄回七千多元给母亲。”家住金阳县天地坝镇包谷山村的沙马纠土在东西扶贫协作劳务输出的优惠政策指引下,成为广东顺德新宝电器公司的务工人员,如今他已脱贫走上了小康路。

近年来,金阳县以深化改革、做精产业、发展电商、培训劳力、减少农民等“五个富裕农民”举措,开辟助农增收新路径。沙马纠土就是通过接受培训、外出务工、脱贫致富的一员。该县大力实施“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计划,大力支持广大群众通过诚实劳动自力更生掀起有尊严的脱贫、可持续的致富、惠子孙的奔康。

未来几年,金阳将按照“脱贫不返贫、可持续致富,关键靠发展特色产业、解困靠改善基础设施、巩固靠持续移风易俗、长远靠提升社会事业、保障靠强化依法治县、根本靠深化党建引领”的工作路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补齐小康短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助农增收探索新路径

“技能培训能够开设到家门口,对我们提高劳动技能有很大帮助,学到一定的知识,学到了技术,为我们在外面打工时带来很多方便,工资比以前高。”沙马纠土如是说。

自2016年至今,该县开展“素质提升+技能培训”29769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987人),培训涵盖了建筑、焊工、厨师、汽车维修、汽车驾驶等实用技能,有学员还取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操作证书和合格证书,努力实现从普工到技工转变,数量型输出向质量型输出转变。2020年全县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5.8715万人,贫困劳动力2.1424万人,分别实现劳务总收入10.3541亿元和2.862亿元。

“现在,自来水通进了家家户户,我们都用上了干净、安全的自来水。”家住热水河乡体可洛村的村民杨古坡满脸洋溢着笑容。过去,体可洛村缺水较严重,因无稳定可靠水源点,村民只能依靠雨水集蓄水窖解决饮水问题,随着东风大堰水利工程的通水,让当地群众彻底告别“喝水难”,也结束了水窖饮水的历史。

这只是金阳在脱贫攻坚进程中狠抓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着力推动“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实施全县153条堰渠渠系配套和灌溉能力提升工程、严重缺水地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推广提灌喷灌滴灌、测土配方施肥等现代农业科技,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

此外,大力实施“低山河谷青花椒套种白魔芋、二半山核桃间种红花椒套种花魔芋、高山华山松套种牧草套养畜禽”的“三棵树”“套种套养”工程,目前,金阳全县“三棵树”面积202.21万亩,挂果面积75.1万亩、产量5.1717万吨、产值17.3136亿元。

利用退耕林、生态林等资源优势,金阳实施华山松林套种牧草工程、套养畜禽林木产业,大力推进林下养殖、林下种草、林间放牧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丝毛鸡、二代野猪、乌金猪及黑山羊等多种畜禽养殖业,让退耕还林与促农增收工程相得益彰,实现“林上有果摘、林中有畜养”。示范推广青花椒与白魔芋、核桃与花魔芋间套种植,实现了林业产业和农特产业两大优势产业强强结合,实现林上有果摘、林下有芋挖的“树上”与“树下”的双赢。

金阳县还因地制宜在高山经济带创新推广“春种洋芋饱肚子、秋种蔬菜挣票子”补短板工程,发动高寒山区群众在马铃薯收挖之后利用大量闲置耕地种植秋季露天蔬菜,变劣势为优势,变单一产业为复合产业,彻底改变了高寒山区千百年来一年只种一季的历史,开创了高寒山区一年也能收两季新路,为全县产业发展稳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直面短板致富有底气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金阳县委书记毛正文表示,正因为如此,对金阳农业农村存在的短板,必须直面。

不久前召开的金阳县委农村工作会议,向与会者讨论明确,目前金阳三农工作的短板主要表现在“六大不平衡”。

首先就是有限的公共服务能力与城乡区域均衡发展需求之间的不平衡。近年来,金阳县高度重视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从规划、政策、投入、项目等各方面重视农村、倾向农民,加快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实现农村公共服务从无到有,但是受历史影响和本级财力所限,推动农村公共服务从有向好转变,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

特优农牧产品供给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平衡。虽然金阳的优质农产品在市场上有很大需求,但因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运输成本过高,导致金阳农特产品优质不优价、市场竞争力弱、商品转化率低,难以打入一二三线城市“菜篮子”市场。

急需专业人才紧缺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之间的不平衡。目前,该县正处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从单一农户、种养为主、手工劳动向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必然要求有与之适应的懂新型现代职业农民。可该县还未实现农民从“身份”到“职业”的转变。

不过,通过五年交通大会战,金阳县乡村公路的“毛细血管”陆续联通、国省干线和高速公路“主动脉”建设加快推进,金阳的交通不便之困正在加速突破。

通过做精做细“五个富裕农民”增收举措,青花椒白魔芋等特色优势产业有规模、有市场,产业链不断延伸。此外,电商物流“联村带户”、干部群众奋发有为……金阳县副县长罗雅宏认为,逐步凸显的后发优势,为金阳脱贫不返贫可持续致富给足了底气。

巩固成果乡村要振兴

“从不会想到有生之年住进那么好的楼房。”5月7日,在金阳县东山社区,居民阿苦洛古惹脸上始终洋溢着知足幸福笑容。

阿苦洛古惹原居住在丝窝乡洛古村一个阴暗潮湿的土坯房里。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金阳县对部分高寒山区贫困群众实施自愿易地扶贫搬迁,阿苦洛古惹家搬进了县城对面的马依足乡东山社区,过上了好日子。

搬离家乡,今后的生活怎么办,会不会返贫?社区干部们给了阿苦洛古惹“定心丸”——该县明确表示,将严格落实“摘帽不摘政策”等“四个不摘”的要求,下大力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毛正文表示,金阳县将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农村公序良俗”“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等作为近期“三农”工作重点。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金阳持续将已脱贫户持续享受教育扶持和医疗救助等政策,持续将无力无业且收入不稳定已脱贫人口纳入低保,持续将就业困难人员动态纳入公益性岗位,继续实行“春薯秋菜”保底收购,设立具有公益与救助性质的防贫保障基金救助可能致贫或返贫的农户。

在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方面,将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化发展“三棵树”套种套养和果蔬薯草药农业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三带”特色农业产业。探索“5G+智慧农业”,加快建设生猪养殖园区和培育白魔芋等特色种养业现代农业园区,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加强保鲜贮藏、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品牌包装、电子商务、科技研发等项目建设,着力将金阳打造为青花椒等特优农牧场“产、加、销”综合性基地。

“五一”期间,在金阳县丝窝乡丝窝村楼房式生猪养殖基地建设现场,施工车辆来来往往,各种工程车辆在不停地忙碌着。据相关人员介绍,基地总投资逾1.48亿元,是全州率先实施的楼房式生猪养殖基地,项目于2020年7月开建,基地建成后年可出栏种猪和商品仔猪18万头,预计2021年9月投产。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利润分红等预计带动2848户14841名村民增收。

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