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务科村:沐浴在党的恩泽中 幸福生活节节高

2021-01-11 11:33:56来源:四川在线-凉山频道编辑:王云

四川在线消息(白里呷)“现在啊,日子的确好过了,吃的讲究营养搭配,穿的爱赶时尚,住的有了楼房,出行就要坐车,巴适!”来到金阳县桃坪乡务科村彝家新寨楼房区,群众都说,党的富民惠民政策让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幸福感在不断提升。

务科村,位于金阳河东南岸8公里处,全村共有194户585人,进村路两边是高高的、整齐划一的楼房,农户住房窗明几净,各种家具一应俱全,路边那一块块错落有致的果园,与那一片片绿油油的蔬菜地相映生辉,村里的人们笑脸荡漾,一派村富民乐、生机盎然的景象。

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通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务科村实现了奇迹般嬗变: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几年前的3500元猛增到现在的22100元。

产业大发展 村民富起来了

“家家种枇杷,户户奔小康”是如今务科村产业发展让村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近几年来,务科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该村大力发展农特产业,先后涌现出一种植枇杷大户,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

枇杷王李邦军,枇杷种植面积发展到8亩,全家人专门经营枇杷种植和管理,目前,仅枇杷这一项,他家正常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在当地成了名副其实的“枇杷王”。

“党和政府的大力帮扶,我们得的实惠越来越多,心里倍感温暖。”正在自家枇杷地头劳动的果农赵鹏感慨地说。

近年来,务科村联系相关产业部门,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先后发展蔬菜、林果产业,建成了200亩蔬菜基地,年创收入240万元,培育了枇杷、樱桃、李子、梨子等10余类优质林果基地300余亩,年创收入360万元。

务科村率先实施“树上有果摘、林中有畜养、树下有芋挖、包里有钱装”林业立体经济发展模式,产业发展起来了,家家收入上万元,年家庭收入超过上10万元的农户就有10户,上5万元的至少也有30户。

一树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发展以蔬菜、水果为主的农特产业的同时,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促进了运输、劳务等各种经济平稳发展。目前,村里有装载机的农户1家、中型客运车就有3家,有大货车跑运输的6家,跑运输的、开班车的农户,每年收入至少20万元以上,摩托车家家有,拥有各种农用车辆的农户占九成以上,每年输出劳务60人,年创收入200万元。多种经营同步发展,群众逐步致富,收入越来越高。

基础设施改善了 群众幸福指数节节高

“进屋来,坐,在沙发上坐。”记者来到住在五楼的黄方玲家,一进屋,看到她家地板上那映出人影的地板砖,非常洁净明亮,客厅吊顶灯洁白如银,电视、沙发、茶几等家具一一俱全,摆放在沙发一侧的大理石茶几上,摆放着各种瓜果。

“这个房子是120平米的,有4个客厅,这间是在外读书的儿子住的,这间是工作了的女儿回来时住的,那儿是厨房,卫生间在这边……”黄方玲领着记者参观他家的住房,乐呵呵地说,村里实施彝家新寨集中建楼房,每户一套住房和一个门市。

这几年来,随着党和政府的不断扶持和投入,务科村实施了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善和巩固长达6300米的务科堰,确保蔬菜、林果产业基地灌溉用水;实施彝家新寨建设110户,其中104户实施集中建楼房,把务科村建成一个“小城镇”;实施自来水入户工程,让家家户户饮用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新建了村支部活动室、民俗活动场所、农家书屋、体育活动场所、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教育站、议事站、便民站、致富站、文化站等服务站点。

“现在,生产生活设施设备更全了,公交车通到了家门口,交通更加方便了,环境也变美了,生活变好了,日子过得和城里人一样了。”村民们说,通过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全村实现了水、电、路、电话、电视“五通”,老百姓幸福指数不断在提高。

随着党和政府的不断扶持和投入,一系列富民惠民政策的实施,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村民们在农家书屋“充电”,或走进图书室“寻宝”,或坐在自家屋头的电脑旁,上网查询农产品销售、农业致富等信息,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过上新生活 文明和谐风气渐浓

站在务科村宽敞干净的民俗活动室院坝上,左边是一条崭新的体育路径,右边是一排写有“要六畜兴旺,就得勤养殖;要丰收满仓,就得勒耕作”等各种名言的宣传牌……一股股和谐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务科村以“除陋习、树新风”为主题,紧紧围绕新村、新居、新产业、新农民、新生活“五新同步”要求,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村为目标,以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建设和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重点,开展以“遵纪守法好、勤劳致富好、环境卫生好、家庭美德好、科学文明好”为内容的“五好”创建活动,引导群众摒弃落后生活方式,树立勤劳节俭、清洁卫生、自尊自强、厚养薄葬等新观念,全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新建了“民俗活动场所”,并配备了厨房、餐厅、坝子、厕所、锅碗瓢盆等生活设备设施,组织开展红白理事、禁赌、移风易俗等教育活动,倡导村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建好“体育路径”,倡导农民摈弃过去一有闲暇就扎堆打牌赌博的不良习惯,充分利用体育健身场地,积极开展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养成健康文明行为习惯。

让小小“农家书屋”成为村民学习科技知识、掌握致富技能、获取经营门道的新平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现在,村里乐于助人的多了,邻里纠纷少了,和谐氛围也就浓起来了!”村民们说,全村形成了勒讲卫生、勤劳致富、遵纪守法、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的良好社会风气,村民逐步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