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做好产业文章 带领群众走致富路

2020-08-28 11:09:39来源:四川在线-凉山频道编辑:王云

四川在线消息(白里呷)打赢脱贫奔康这场“硬仗”,发展产业助民增收才是硬道理。金阳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巧打产业发展“组合拳”,围绕产业发展目标,发展绿特产业持续“造血”,大兴“三棵树”立体林业产业扶贫攻坚,为群众增产增收、脱贫攻坚收官全胜、全面奔康打下了可持续增收的产业基础。

“全空间”节约化发展

全县上下锁定“三棵树”产业目标,围绕“三带林业”产业体系发展,分别在河谷、二半山、高山“三带”提升“三棵树”套种套养立体林业经济,梯度构建“三棵树”(青花椒、核桃、华山松)产业区,着力形成“低山青花椒套种白魔芋、二半山核桃套种花魔芋、高山华山松套种牧草”的林上林下立体林业产业发展模式,打造“林+芋+草+畜”全空间产业发展模式。

低山河谷带采取“一青一白”(青花椒、白魔芋)植地结缘和优势互补的生产方式、“青花椒、核桃套种花魔芋”林上林下立体林业产业发展模式,高山地区采取“华山松套种牧草、套养畜禽”的立体空间发展方式,大力推进林下养殖、林下种草、林间放牧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以林促农、以农养林、产业集约发展。

“林+芋+草+畜”的全空间发展模式形成高、中、低三带生态林业产业全覆盖,林业、农业、畜牧等金阳绿色、特色农业产业有机结合,实现“树上、林中、林下”三赢,促进了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互动提升。目前,全县青花椒、核桃、华山松“三棵树”种植面积达202.21万亩,魔芋种植面积8.73万亩,

“薯+菜”:高寒山区贫困群众脱贫新产业

创新助农增收举措,探索出一条以大春种植“青薯9号”马铃薯解决群众温饱问题、小春种植错季蔬菜解决群众经济收入问题、变一季种植为两季种植、变单一产业为复合产业的“春种马铃薯,秋种露地蔬菜”脱贫增收新模式。

县政府通过财政扶持、信贷等方式,统筹各类涉农资金,统一购买种子,分区域、分季节、分层次抓好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各相关部门团结协作,县、乡、村、组、农户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打实”推进“春种马铃薯,秋种露地蔬菜”落实处、见成效。

该县每年种植春马铃薯10万亩上,年产量15万吨以上,产值2.4亿;每年种植秋蔬菜6.5万亩,亩均收入3000余元,年产值1.3亿元以上,每年带动7500多贫困户、3.5万人增产增收。

“全产业”发展助农增收

将“三产”链条串点成线进行市场化运作,带动全县农业、牧业、服务业、加工业“全产业”模式发展。

围绕青花椒产业建立起“公司+基地+农户”、“企业+协会+农户”的经济运行模式,全速推进“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坚持线上线下双向发力,以“线上农业”带动“线下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延伸产业增值链,增加群众收入。

加快建设青花椒、白魔芋等精深加工厂,构建完备的农产品产业链,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同时,广泛搭建“以购代捐”、节会展销、商超专柜等平台帮助群众促销农特产品,带动提高商品化率。

大力发展以村“两委”为主导的新型集体经济,全县135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全部实现投产运营。组建“果蔬薯草药”和畜禽养殖专合组织,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合组织、集体经济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76个,覆盖贫困户5863户,每年稳定解决5000余人长短期就近就地就业,助力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300余元。

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计划,打响金阳青花椒、白魔芋、乌洋芋等特色品牌。

形成“全方位”增收格局

坚持 “结构调整、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思路,全力推动产业形成科学化、规模化、基地化发展的“全方位”增收新格局。

全速推进“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鼓励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初、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使农户农牧产品就近实现商品化、市场化。

按照“旅游+”“生态+”等模式,着力打造宿彝家新寨、尝彝家美食、品彝族文化、赏彝乡美景等乡村旅游新业态,着力打造香格里拉大环线藏羌彝走廊金阳精品节点,成功创建丙乙底索玛花4A景区,建成一批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扶贫示范村、民宿达标户。

探索实施“特色种养”产业发展模式。鼓励发展二代野猪、丝毛鸡、红骨羊等特种养殖,适度发展大棚蔬菜、脐橙、芒果、香蕉等特色产业。因村制宜大力发展脐橙、枇杷、特色养殖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对标贫困户致贫原因因户施策,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一项稳定增收产业。

    编辑推荐